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电动车一直是打工人出行的得力助手,经济实惠又方便灵活。不过最近,号称电动车“替代品”的共享电动车和氢能自行车进入大家的视野,它们不用加油也不用充电,听起来相当诱人,可打工族们却为此犯了难。

先来说说共享电动车,在不少城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用手机就能轻松找到并租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而且使用电力驱动,低碳环保,还能缓解交通拥堵,停车也不是难事。但共享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可不低。

通常来说,它的收费由起步费、时间收费和里程费用构成。起步费一般在1 - 5元,骑行时每分钟收费几毛钱,每公里也要几毛钱到几块钱不等 。
像小蓝车起步费2元,每分钟收费0.2元;哈啰单车起步费1元,每分钟0.4元;美团单车起步费3元,每分钟0.5元。要是骑行距离远、时间长,费用就会很高。
此外,要是没按规定停放,还会被收取额外罚款;车辆损坏或丢失,也得额外赔偿。这对于收入不高的打工族而言,长期使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再看看氢能自行车,这可是个新鲜事物,它靠氢燃料电池驱动,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唯一的排放物只有水蒸气,环保性能堪称一流 。
而且加氢速度快,只要几分钟,续航还能达到100公里以上,比普通电动车要强不少。就算氢瓶没氢了,还能当普通自行车踩脚踏板骑行。

然而,氢能自行车的价格却让打工族们望而却步。
市面上的氢能自行车起步价基本都在万元以上,像永安行一款氢能自行车官方售价高达12800元,这和两三千元的普通电动车相比,实在是太贵了,打工族很难负担得起。
另外,目前氢气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加氢站数量稀少,想找到加氢站十分困难,这也大大限制了氢能自行车的使用场景。

共享电动车和氢能自行车,虽然在环保、性能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但由于使用成本高、售价昂贵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让打工族们在选择时顾虑重重。
如果未来它们能降低成本,完善配套设施,或许真能成为电动车的有力替代品,改变大家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