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出台新政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云海先锋 2025-04-15 16:55:36

近日,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殡葬服务等民政核心领域,推出“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四大维度15项具体措施,旨在打造一支“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意见》针对民政服务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的特点,提出“精准培养”策略:

专业建设:在全国职业院校重点发展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婚姻服务等12个民政特色专业,支持建设民政职业大学2025年前实现养老护理员、殡葬师等紧缺专业“订单式”培养全覆盖。

产教融合: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鼓励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等院校与养老机构共建实训基地,实行“课堂+岗位”双导师制,预计2030年前培养10万名“双证合一”(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民政技能人才。

紧缺人才补给:建立全国民政紧缺人才培训平台,动态发布养老护理员、康复辅具工程师等岗位需求,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可获最高5000元技能提升补贴,解决基层“招人难、留人难”问题。

为提升民政技能人才职业吸引力,《意见》推出“破格晋升”“跨界发展”双通道:

职业通道贯通:在养老、殡葬等领域试点“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破传统“五级工”晋升瓶颈;明确养老机构技术骨干可破格参评社会工作师职称,实现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双线发展”。

待遇保障升级:将优秀民政高技能人才纳入地方高层次人才目录,享受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殡葬、精神卫生等特殊岗位人员可获特岗津贴,部分岗位津贴标准较现有提高30%。

荣誉体系构建:设立“全国民政技术能手”评选,获奖选手可直接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推荐参选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提升行业职业荣誉感。

《意见》针对民政服务一线人才短缺现状,提出“引育用留”组合拳:

柔性引才:允许发达地区与劳务输出地建立养老护理员“定向输送”机制,探索“周末专家”“候鸟式服务”等模式,鼓励退休高技能人才到基层一线兼职。

岗位赋能: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机构管理,养老机构中高级技师可担任业务主管;建立“揭榜领题”制度,鼓励技术骨干牵头攻关失能老人照护、智能殡葬设备研发等课题。

数字赋能:建设全国民政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实现岗位需求与人才供给“云端匹配”;开发“民政技能人才在线学习平台”,提供 1000+门微课及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推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为确保政策落地,《意见》明确“三措并举”保障机制:

经费支持:统筹财政资金、彩票公益金等,2025年前建成50个国家级民政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1.5%-2.5%提取的教育经费,60%以上需用于技能人才培养。

监管评估:建立民政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将养老机构高技能人才占比纳入星级评定指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谁评价、谁负责”。

社会协同:鼓励慈善组织设立“民政技能人才发展基金”,支持开展技能竞赛、创业扶持;通过纪录片、短视频等形式宣传殡葬师、养老护理员等岗位典型,扭转社会偏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舆论氛围。

随着北京、上海等地首批“民政技能大师工作室”陆续挂牌,一场聚焦“匠心育人”的民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已在全国启动。这一政策不仅将破解养老护理员等岗位“招人难”困境,更将为千万家庭带来更有温度、更具专业度的民生服务,助力实现“弱有众扶、老有颐养”的美好愿景。

0 阅读:0

云海先锋

简介:不一样的角度,解读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