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的深邃领域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上,或多或少都刻印着父母的痕迹,有时甚至连本人都未曾察觉。以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为例,她在重男轻女的压迫环境中长大,母亲的否定和贬低在她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然而,岁月流转,一次情绪失控的爆发中,她对着父亲愤怒地咆哮,父亲却在她脸上呼喊出母亲的名字,那一刻,他眼中映射出的,竟是他逝去的妻子。
这个突如其来的真相,如同晴天霹雳,震慑了苏明玉的心灵。她后来向男友吐露:“我耗尽一生,试图挣脱母亲在我心中种下的阴霾,却未料到,我竟在不经意间,变成了她的翻版。”这正是父母对孩子深远的影响力所在——你如何教导子女,你为他们营造的成长环境,都将决定他们将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你的性格暴戾,轻易就被怒火吞噬,那么孩子的情绪稳定性也将受到影响,愤怒成为了他们表达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本能,深深烙印在他们的生命中。正如马尔克斯所言:“人并非从母体中一成不变地降生,相反,生活的洪流会迫使他不断地重塑自我。”作为父母,如果我们渴望子女成人后有出息,那么我们必须谨慎,不将自己的恶习传递给他们。

一:三观不正的母亲,难以培养出正直善良的孩子。倘若一位母亲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她的孩子很难成长为一位正直而仁慈的人。例如,一位网友回忆,他在童年时捡到一只钱包,天真地将它归还给失主,母亲得知后却对他施行了严厉的惩罚,并斥责他为傻。这样的经历,让他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偷窃来取悦母亲的惯性思维,这种恶习一直延续到成年,最终导致他银铛入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父亲和母亲不仅是教育者,他们如同智慧的创造者,他们的智慧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就已经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二:否定和打压孩子的母亲,使孩子的童年蒙上阴影,缺乏自信。有句心理学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父母,特别是母亲否定和打压,时间一长,他会在内心深处默认自己的存在是一种错误,命中注定一事无成。这样的心态,会使他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甚至将平庸视为常态。
三:抱怨连连且情绪不稳定的母亲,会让孩子变得暴躁、悲观。一个总是抱怨的母亲,很难培养出性格乐观的孩子。在长期的负面情绪包围下,孩子难以感受到幸福,对生活缺乏期待。这样的心态,会使他缺乏自信和热情,对生活敷衍了事,难以在人生中取得显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