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小伙戈壁创业从亏损180万到年销千万的沙葱大王

锐图 2021-09-03 00:08:42

沙漠创业是种什么感受?是万籁俱寂的孤寂,还是世外桃源般的快乐?

今年42岁的张凯,已经在巴丹吉林沙漠奋斗了十年。十年来,他忍受戈壁的风沙和暴晒,经历过无数个深邃无光的黑夜,只为把戈壁上一种叫沙葱的美食带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到这种来自沙漠的美味。

十年前,北漂的张凯受一位老知青所托,去西北找沙葱。老知青当年下放西北,沙葱是他唯一能吃到的蔬菜,回到北京后,数十年过去,记忆中的味道久久不能忘怀。

受老知青感染,张凯辗转数千公里,在甘肃武威市民勤县,一个沙漠边缘的小镇城,找到了几亩沙葱。这个野生在风沙中的植物,给了张凯很大惊喜,同时也有巨大的市场,他当即决定辞掉北京的工作,背着行囊去戈壁创业。

然而,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张凯除了要面临戈壁的严酷环境,还要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为了把沙漠里生长的沙葱带到大城市,他花光所有积蓄,先后在当地建立起冷链仓,加工中心。他也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当地十里八乡知名的沙葱种植技术人员。

沙葱是一种强韧又脆弱的作物。强韧,是能在贫瘠的砂砾中生长;脆弱,是极其不耐储存,贮存时稍稍出水,就会烂一大片。

因为极其不耐储存,沙葱贮存时稍稍出水,就会烂一大片。刚开始,没有经验的张凯,损失惨重,腐烂的沙葱臭气熏天,他只能把成本一两万元的烂菜装车,偷偷拉去远郊扔掉。亏损最严重时,张凯欠下了180多万的外债。

沉重的债务让张凯心灰意冷,加上父母与妻子的不理解,更让他雪上加霜。

沙漠的夜很黑,那是一种深邃无光的黑色,是真正意义上的伸手不见五指。在万籁俱寂的黑夜里,张凯耳边只能听见呼呼的风声,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小狗以及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千亩沙葱地。

但是,困难没能阻拦这个西北汉子的脚步。张凯在民勤的种植基地住了整整一年,和农户共同研究沙葱采割、降温、包装、运输等问题。

经过一年的摸索总结,他们终于克服了沙葱贮存的头号大敌“田间热”。源源不断的新鲜沙葱,开始从民勤转运到呼和浩特,走向一些北方城市的餐饮店。

但沙葱还是受限于运输问题,只能在餐厅店才能吃到。用张凯的话说,只上了城市居民的“餐桌子”,没有抵达他们的“菜篮子”。

转机在今年夏天出现。盒马鲜生的采购找上了张凯,希望双方能通力合作,让普通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新鲜沙葱。张凯提供货源和采收技术,盒马提供广阔的渠道和平台。

双方都有丰富的运输经验,他们联手制定了一套更加严苛的采收标准:只有生长15天、长度在13-15厘米的沙葱才能入选,甚至具体到采割的角度、手法的拿捏,都有明确要求。

来自大西北的沙葱被摆放整齐,铺上吸水纸、装进保鲜盒,在0-3℃冷链环境下发往上海、北京、西安、深圳、广州、重庆、武汉等城市,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在上海上市一个月,销量就涨了7倍。

与此同时,在市场的带动下,今年的沙葱田间收购价涨了一倍,当地村民紧急扩种了数百亩。在张凯看来,沙葱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对防风固沙有巨大帮助,这是造福后代的一大产业。

如今在盒马的帮助下,张凯的沙葱已经走向全国,预估年销售量将突破千万。

回想过去的十年,沙漠的夜很黑,戈壁的风很大,当年的小伙已不再年轻,但是沙漠因为这些人,变得不再荒凉,一亩亩绿油油的沙葱地,正是对时光最好的见证。

18 阅读:8346
评论列表
  • 涛哥 16
    2021-09-03 10:47

    为创业者点赞。能够带动农民致富,是好事。

  • 2021-09-03 10:33

    问题不是种植运输,而是能卖给河马

  • 2021-09-03 16:51

    沙葱伴牛肉

  • 2021-09-04 14:07

    虽辛辣但味道很独特,水一焯,醋,花椒油凉调一下(最好和苦菜两拌),下酒好菜,属性火大不易多吃,多吃对眼睛不好。

  • 2021-09-03 20:57

    为创业者点赞!

  • 2021-09-04 16:28

    不是人人都能卖给盒马的

  • 2021-09-03 20:35

    又忽悠了,卖竹鼠啦,10块3只

  • 2021-09-04 16:50

    一斤十块钱[捂眼睛]。。。

  • 2021-09-04 17:33

    [点赞][点赞][点赞][666][666][666]

  • 2021-09-06 16:35

    这还真是我们这儿山上长的沙葱,坐标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