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有一名园,苏轼、曾巩、欧阳修等名人都来此游玩!

宿说城史 2025-04-23 11:19:05

据北宋《苏轼诗集》记载:元丰二年己未,先生四十四岁...二月,移知湖州,别徐州,作江神子。三月,至南京(今商丘),马上作诗。二十七日,作《灵壁张氏园亭记》。是日,作《宿州次韵刘泾》。

灵璧张氏园亭,苏轼在《灵璧张氏园亭记》中称:“维张氏世有显人,其伯父为殿中君”。清人贾之坊称园主官为北宋平章政事。

灵壁张氏,世胄也,有园于汴泗之间,喜接宾客,求长公为文。公言其景之胜,与其意之善,谓其可仕可隐,而志之深也。张氏园亭,在古汴河之阳,北可观凤凰山云影,南可望汴水泛舟。清《江南通志》记载:张氏园亭。在灵璧西凤山下,或曰在鹿鸣门外。《张氏园亭记》是这样记载: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作者从彭城移守吴兴,乘船沿水路向南稍偏东的方向走了三天路程,就到达张氏园亭,见到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他为自家的园亭写一篇记,作者欣然应允,于二十七日写成这篇《灵壁张氏园亭记》。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记载:宿州灵璧县张氏兰皋园,一石甚奇,所谓“小蓬莱”也。苏子瞻爱之,题其上云:“东坡居士醉中观此,洒然而醒。”子瞻之意,盖取李德裕平泉庄有醒醉石,则踞之乃醒也。蒋颖叔过见之,复题云:“荆溪居士暑中观此,爽然而凉。”吴右司师礼安中为宿守,题其后云:“紫溪翁大暑醉中读二题,一笑而去。”张氏皆刻之石,后归禁中。

东坡居士苏轼、荆溪居士蒋淑颖、紫溪翁礼安中,三大名贤聚于张氏园亭,流连忘返。苏轼酒醉挥笔题:“东坡居士醉中观此洒然而醒”,并铭刻于石,名曰:“醒酒石”。此石被宋神宗欣赏,搞到“禁中”去了,凡此种种,可见张氏园亭在当时已声誉遐迩。文中还描述: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之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馀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池边的亭台叫兰皋亭,所以张氏园亭又叫兰皋亭、兰皋园。

宋代的张氏园亭虽然已经消失了,但张园遗留的灵璧石一直带着宋代繁华的余韵。清《灵璧县志略》记载:张氏园亭,苏子瞻记称在汴之阳,邑人言凤皇山前汴隄北是也。 余求其遗迹不可得,惟西关外民居后有灵璧石一座,卧菜圃,瑰玮异常,疑是园中故物。

《宿州灵璧张氏园亭舟过始知之》

〔宋〕刘挚

去国身随浊汴倾,瞥然双桨若孤鹰。

不知堤木藏金谷,但见渔人说武陵。

已许生平倠水石,坐看名利仅蚊蝇。

从今所至停舟问,诗酒虽衰亦强能。

《题灵壁兰皋张氏园亭》

[宋] 王安礼

池塘脉脉春泉动,亭馆阴阴夏木凉。

砌叶乱风摇月色,檐枝留雪宿年芳。

四时气象谁长见,一夜追游我太忙。

从此与君携酒后,梦魂应不隔沧浪。

《灵壁张氏园亭二首》

[宋] 刘攽

落帆杨柳渚,步屧松竹园。

丛石千岩秀,凉风万叶翻。

主人昔傲吏,燕翼此衡门。

略看题诗客,空令悲九原。

密竹换啼鸟,清池添放鱼。

悬藤林下坐,响石洞中居。

兴趣自无尽,传闻那得虚。

如何仲长子,刻意但成书。

《过灵璧张氏园三首》

[宋] 曾巩

梨枣累累正熟时,粟田鹑兔亦争肥。

园亭尽日追寻遍,只欠厌厌醉始归。

汴水容容带雨流,黄花艳艳亦迎秋。

看花引水园林主,应笑行人易白头。

𥝰地成耒多酿酒,杏林熟后亦留钱。

不湏置驿迎宾客,直到门前系画船。

《题张损之学士兰皋亭》

〔宋〕欧阳修

碕岸接芳蹊,琴觞此自怡。

林花朝落砌,山月夜临池。

雨积蛙鸣乱,春归鸟哢移。

惟应乘兴客,不待主人知。

《游灵壁兰皋园》

贺铸〔宋代〕

集仙昔荣养,卜筑循兰陔。

深径万株合,清池百亩开。

飞梁荫菡萏,攒栋跨崔嵬。

淮海劚红药,潇湘移翠栽。

岱松佩萝茑,海石糊莓苔。

车马远惊聒,鱼鸟忘嫌猜。

病客倦舟楫,寻春此裴徊。

闰年物候迟,前日已闻雷。

薄景未曦雪,东风新破梅。

主人京洛旧,杖屦容参陪。

指我艮隅地,方营秋月台。

眼明壁间字,醉墨题东莱。

短句颇清绝,早推能赋才。

殷勤卷白苎,为尔拂尘埃。

安得一携手,更倾林下杯。

酒阑话平昔,岂复顾形骸。

行役浸相远,人生信悠哉。

薄暮重回首,长哦归去来。

宿州除了张氏园亭,还有很多名园,如宿州的刘氏园、西湖景、乐亲园、北李园、扶疏园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