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重要生态价值交织的宝藏地——太原老龙头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自启动以来备受关注。
近日,随着项目建设全面按下加速键,文化生态交融的特色愈发凸显,成为打造生态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典范。
老龙头区域生态治理项目坐落于尖草坪区净因寺东侧,东北侧紧靠窦大夫祠,西南侧是崛围山红叶最佳观赏区,紧邻汾河四期北延。是山水林田、历史古迹交融的山水文脉所在之地。为此施工过程中秉持古今共生理念,对周边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建设。早前招标公告显示工程投资额约54959.78万元。
前期开展的寺庙护坡加固已经完成,为了更好的美化环境、进行生态与文物的相融合以及进一步保护文物的安全性,修建了两级台地,与古建相得益彰。
为进一步完善优化区域环境,一期工程加快建设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包含300余个车位及30余充电设施。
由于依山而建,停车场南侧与西侧坡度大,防止滑坡是建设中的重点。区域护坡总长是340米,最高落差在30米到40米之间,需要进行填方处理施工。施工时采用了锚索锚杆片、石拱形护坡和钢混凝土拱形护坡,在护坡做完基础上再加上这个三七景田和沙地柏进行绿化栽植。早前招标公告显示停车场及配套服务建筑等工程投资额约2402万元。
除了一期工程,二期三期工程也在同步进行中。
其中二期项目主要建设土堂路及多福路,并进行道路绿化完善周边。根据早前相关公告显示二期项目总投资额17845.03万元。
道路网络三期建设聚焦汾河河道治理,北起汾河出水口,南至汾河四期,规划建设总面积17.7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河道的拓宽疏浚、堤岸整治、堤水堰改造、河道周边绿化等。根据早前相关公告显示三期项目总投资额约为21650万元。
老龙头生态治理三期分为两个堤水堰,第一个堤水堰长度58米,中间修了个“绿宝石”,西半幅修了鱼鳞坝,形成了叠水的效果,东半幅是叠的石头形成,和“西山叠翠”相呼应。
天气回暖后,三期项目将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施工,未来这里将形成一方天然湿地景观,既能在汛期发挥泄洪功能,又能在非汛期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
随着工程的推进,老龙头区域将与汾河四期融为一体,一幅山水相依、文化共生的生态蓝图正逐渐变为现实。成为太原市民亲近自然、感受文化的理想之地。
信息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住在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