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五个字,像糊了锅底的粥,黑乎乎地堵在喉咙口。泛黄的纸张边缘,晕染着一圈浅浅的咖啡渍,那是半年前,他加班到凌晨,不小心洒的。当时还笑着说,这算是“爱的印记”。现在看来,真是讽刺。她深吸一口气,指尖摩挲着纸张粗糙的纹路,努力压抑着翻涌的情绪。楼下,不知谁家的孩子在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吵得人心烦。
1.阿姨刚来的时候,特别勤快,什么都干。我妈轻飘飘说了一句,贼准。那年头,2008年的尾巴,家政阿姨还不是什么稀罕物,能请得起的,多少有点家底。我妈那时候刚退休,闲得慌,非要找个人来“搭把手”。其实就是想找个人来证明,她还是这个家的“主心骨”。
阿姨姓李,叫李淑芬,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特别和善。她来的第一天,就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连厨房油烟机上的油垢都擦得锃亮。我妈表面上不动声色,背地里却跟我爸说:“这人,手脚麻利,看着就实在。”
那时候,我正准备考研,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啃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书。李阿姨总是悄悄地把水果切好,放在我的书桌上,还轻声细语地问我:“姑娘,要不要喝点水?别累坏了。”我抬头冲她笑笑,心里暖暖的。这种温暖,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虽然微弱,却能驱散心头的寒意。我妈呢,开始还挺客气,一口一个“李姐”地叫着。可时间一长,就开始挑刺了。嫌李阿姨洗菜不干净,拖地不彻底,甚至连炒菜的咸淡都要管。李阿姨总是默默地听着,也不反驳,只是更加勤快地干活。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腊月二十八,离过年只有两天了。那天早上,我妈突然发了脾气,因为李阿姨把她最喜欢的那件羊绒衫给洗缩水了。那件羊绒衫是我爸年轻时送她的,她一直当宝贝似的,平时都不舍得穿。
我妈指着李阿姨的鼻子,骂得很难听,什么“没脑子”、“笨手笨脚”之类的,不堪入耳。李阿姨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我看不下去了,想劝我妈几句,却被她一句“你懂什么”给噎了回去。
那天晚上,我爸回来后,我把事情跟他说了。他叹了口气,说:“你妈就是那样的人,刀子嘴豆腐心,你别跟她一般见识。”我心里明白,我爸是怕我妈生气,所以才这么说。
第二天,李阿姨就辞职了。走的时候,她红着眼睛跟我说:“姑娘,谢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祝你考研顺利。”我看着她瘦弱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是一种无力感,明明知道发生了不公平的事情,却无能为力。李阿姨走后,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妈似乎也忘了这件事,每天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只是,我总觉得家里少了点什么,空荡荡的,少了点人情味。
考研成绩出来后,我考上了。我妈很高兴,张罗着要给我办升学宴。那天,家里来了很多亲戚朋友,热闹非凡。我妈逢人就夸我,说我聪明懂事,将来一定有出息。
就在我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李阿姨。她站在人群外,穿着一件旧旧的棉袄,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我连忙跑过去,拉着她的手说:“李阿姨,你怎么来了?”
她笑着说:“我听说你考上了,特意来看看你,祝贺你。”我心里一阵感动,连忙把她拉到屋里,让她坐下。我妈看到李阿姨,脸色有些尴尬,但还是客气地跟她打了声招呼。
李阿姨并没有坐多久,就起身告辞了。走的时候,她塞给我一个红包,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拿着买点东西。”我推辞了几下,但她坚持要给我,我只好收下了。
触觉描写:毛衣起球处的粗糙触感,那是李阿姨经常穿的那件。后来,我上了大学,离开了家。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想起李阿姨,想起她那和善的笑容和勤劳的身影。我曾经问过我妈,李阿姨后来怎么样了。我妈说,她回老家了,好像是家里出了点事。
再后来,我工作了,结婚了,也成家了。生活的琐事渐渐占据了我的全部精力,我几乎忘记了李阿姨这个人。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偶然遇到了她。
她老了很多,头发也白了,但还是一眼就被我认了出来。我连忙跑过去,拉着她的手说:“李阿姨,真的是你啊!你这些年都去哪儿了?”
她笑着说:“是啊,好久不见了。我回老家照顾生病的婆婆了,现在婆婆去世了,我又出来打工了。”我问她现在在哪里工作,她说在一个小饭馆里洗碗。
嗅觉记忆:婴儿奶香混着消毒水味,那是她抱着孙子时身上的味道。5.那天,我和李阿姨聊了很多。我才知道,当年她辞职后,家里确实出了事,她的丈夫得了重病,需要花很多钱治疗。她为了给丈夫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很多债。
我听了,心里很难过。我问她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她说:“还行吧,虽然辛苦点,但总算能养活自己。”我看着她饱经风霜的脸,心里五味杂陈。
临走的时候,我给了李阿姨一些钱,让她好好照顾自己。她推辞了几下,但还是收下了。我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心里默默地祝福她。
高级触点:离婚当天闻到初恋时的桂花香,那是记忆中美好爱情的味道,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鲜明对比。情感心电图:平静(日常对话)→波动(得知李阿姨的遭遇)→峰值(给予帮助)→回落(目送她离开)。因果链校验:伏笔: 1. 我妈的性格,为后续的矛盾埋下伏笔。 2. 李阿姨的勤劳,暗示了她生活的艰辛。人物性格数据库: 我:善良,同情弱者。 我妈:强势,控制欲强。 李阿姨:隐忍,吃苦耐劳。现实案例支撑: 很多家庭都存在婆媳矛盾,以及对家政阿姨的不尊重现象。(参照事件编号:社会新闻)人性化噪点: “那天是周三..不,应该是周四,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那天落雨了。”地域性语言颗粒: “落雨”替代“下雨”。。这句话,准在哪里?是准在阿姨的勤劳,还是准在人性的复杂?我们总是习惯用标签去定义别人,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背后的故事。而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故事,或许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