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吴范占验如神,预知生死,为何在封爵时却被孙权诏令削名

群众魏蜀吴史 2025-04-22 02:34:24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三国吴王黄武五年(226年)的一天,一生占验如神的太史令吴范忽然对孙权说:“至尊某日当丧军师。”孙权一惊:“我没有军师,何以丧之?”吴范一笑:“至尊出军临敌,须臣言而后行,臣即至尊之军师也。”到了那一天,吴范果然去世,其术遂失传。

一、占验如神

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人。

吴范好研究历法,渐通风角之术,即以五音占四方风以定吉凶之术,他也因此在郡里闻名。我们以今天的眼光看,这是江湖末流,但在谶纬之学风行的两汉,这却是实打实的学问。因此他被州郡举为有道,并来到京城,只是不知道这个京城是雒阳(今河南洛阳)还是许都(今河南许昌)。

所谓有道,是汉代察举科目之一。按汉察举制,有茂才(东汉为避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孝廉、光禄四行等常设科目,还有明经、明法、至孝、敦厚、贤良方正等特设科目,以录用特殊人才。有道即特设科目之一,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察举为官。

按照察举制,吴范接下来就该进入大汉749局——太常所属的太史令署工作,起码是试行考察。可惜,当时正值汉末乱世,各诸侯看重的是谁的拳头硬,因此他并未被录用。

这时,孙权正坐断东南,延揽才俊,吴范于是转投其麾下效力。在这里,孙权每遇吉凶征兆,就找吴范推究,吴范借兆推演时势,往往多有应验,他也因此更为显名。

举几个例子。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孙权欲从吴地讨江夏(治西陵,即今湖北武汉)黄祖,他以此咨询吴范成败如何。吴范说:“今年讨伐,没有大利,不如放在明年。明年乃戊子年,荆州刘表也将身死国灭。”孙权不听,依然西征,结果仅虏民而还,而未得大克。

吴范曾料刘表死期

第二年(208年),孙权再次出兵江夏。军行至寻阳(今湖北黄梅),吴范观风望气后,到孙权大船进贺,并催军急进。大军到后,即大破黄祖,黄祖连夜弃城而走。孙权担心抓不住黄祖,吴范又说:“黄祖所逃未远,今日必可生擒之。”到了五更天,前线果然传来消息,黄祖已被活捉。

而当年八月,刘表果然去世,荆州遂被曹、刘、孙三家瓜分(参见)。

建安十七年(212年),岁次壬辰,吴范又对孙权说:“岁在甲午(214年),刘备当得益州。”

原来,在此前一年(211年),益州牧刘璋邀刘备入蜀,为其抵抗汉中(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张鲁。后二刘闹翻,刘备转攻刘璋,一时形势未明(参见)。

后来,随刘备入蜀的昭信中郎将吕岱从蜀地返回,在白帝(今重庆奉节)与孙权等人相见(参见)。吕岱说,刘备孤军在蜀,军队已经溃散,死亡人数近半,一定难以占有益州。

孙权听说,就诘难吴范,说你这说得也不准啊。吴范却仍是耷拉着眼皮道:“臣所言者,天道也。定公(吕岱字)所见者,人事耳。”

后来我们知道了,刘备果然进占成都(今四川成都),据有益州,说明吴范的预测完全正确。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参见)。作为盟友的孙权非但不帮忙,反而与虎威将军吕蒙计议,谋抄关羽后路。孙权以此与近臣商议,多数人认为不可行。孙权又问吴范意见,吴范却说:“可行。”

吴范还曾预测生擒关羽

后面我们也知道了,关羽被偷袭退兵,军至麦城(在今湖北当阳),派人向孙权请降。孙权又问吴范:“关羽是真降否?”吴范答道:“关羽有逃走之气,所言诈降也。”

孙权于是派偏将军潘璋截断关羽退往蜀中之路。但潘璋斥候回来报告,说关羽已经逃走。吴范又说:“急追,关羽虽逃而终不免被擒。”孙权又问,什么时候能捉住关羽,吴范说:“明日日中也。”

第二天,孙权立下圭表、滴漏,静待消息。眼看着圭影渐短,已到日中,前方却还没有消息。孙权就有点焦躁,问吴范是什么缘故。吴范还是那副死浪不活的样子:“不急,时间还未到正中。”

不久,风动帐幕,吴范眼一睁,拊掌笑道:“关羽擒到矣。”很快,帐外山呼万岁,有兵士进来报告说,已擒得关羽。最终关羽被斩,孙权据有荆州。

吴范就是这么神棍。

二、临诏削名

斩关羽得荆州后,孙权害怕刘备报复,遂向曹操靠拢,被曹操表拜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参见)。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袭位汉丞相、魏王。同年,曹丕篡汉称魏帝,改元黄初。孙权再向魏称藩,被封为大魏吴王。

孙权再以此咨之吴范,吴范说:“以风候来说,魏表面与我和好,其实内有图谋,应该为之作好防备。”

吴范又说曹丕非真心对江东

黄初二年(221年),在成都称帝的刘备发兵东征,军至西陵(今湖北宜昌)。孙权遣使请和,刘备不许,遂以陆逊为大都督,派兵相敌。

当时刘备兵势正盛,孙权心中也没底。但吴范却说:“至尊莫急,刘备后一定还会和我们和盟修亲。”

吴王黄武元年(222年),陆逊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大败刘备,是为三国三大战役之夷陵之战。刘备退回白帝,孙权派使请和,刘备答允。而曹魏则以孙权非真心归附为由,兵分三路,发动第三次濡须之战。最终魏中路曹仁军被濡须督朱桓所破,魏军遂全线撤退(参见)。

一切又如吴范所言。

孙权后以吴范为骑都尉,并领太史令。但吴范在这个位上,却得罪了孙权。

原来,孙权这人好奇心强,他见吴范如此占验如神,就多次向他咨询,想要弄懂其中的诀窍。但吴范却想着这是我吃饭的家伙,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怎么肯轻易向别人泄了底?于是只讲给孙权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关键处却都语焉不详。孙权问之再三,吴范仍是如此,因此招致他的忌恨。

当初孙权初掌江东,被曹操表拜为讨虏将军。吴范当时曾说,江南有帝王之气,在亥、子年份之间将有大福大庆之事降临。也就是说,孙权有称王称帝的福份。孙权就说:“若终如君所言,当以君为侯。”

吴范还料孙权当称王称帝

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被曹丕封为大魏吴王。这一年,是农历辛丑年,正在庚子年后一年,也在易占的误差范围内。当时孙权大宴群臣,吴范也在陪宴之列。酒酣耳热之际,吴范对孙权说:“当年在吴地,臣曾言及此事,大王还记得吗?”就是提醒孙权,你当年可说要封我为侯的。

孙权也就随口说:“有这回事。”于是让左右拿来侯爵的绶带给吴范带上。吴范一看,有绶无印,就知道这是孙权想以此权为当初诺言的兑现,于是就抬手推辞不受。

后来孙权论功行赏,吴范当为都亭侯。但诏命当要颁发时,他又想起吴范不把占候要义相授的事,于是又削去吴范的名字。因此,他并没有兑现当初诺言,而吴范终究没被封侯。

三、身死术亡

吴范为人刚烈直率,颇好自夸,但与亲朋故旧交接有始有终。

他与同县魏滕友好。魏滕是东汉清流八俊之一魏朗之孙,生性刚直,原来曾多次得罪孙策,几乎被孙策所杀,亏得吴太夫人求情,魏滕才得以免难(参见),这时他却又得罪孙权被严责,孙权还发怒道,敢有进谏者与魏滕同死。吴范知道后,对魏滕说:“我与你一块去死。”魏滕一个苦笑:“死而无益,何苦来哉?”吴范却说:“我岂能虑及于此,而坐视足下受死?”

于是他剃去头发,自我绑缚,来到宫门前,让侍卫进去向孙权报告。侍卫不敢去,说:“进告必死,我不敢去。”吴范问:“你有子女吗?”侍卫回答:“有。”吴范说:“假若你因吴范而死,你的子女我来抚养。”

懂风角的人,就是占卜界的听风者

这侍卫受到激励,即答一声“好”,然后推门而入。但他话还没说完,孙权即大怒,想用长戟投杀他。这侍卫即退避而出,吴范乘机抢进宫门,叩头流血,声泪俱下。过了许久,孙权才消解怒气,于是免了魏滕的罪。

事后魏滕向吴范感谢:“父母能生我身,不能免我以死。大丈夫逢知己,有足下一人可矣,何必求多呢!”

黄武五年(226年)的一天,吴范预测到自己将亡,于是对孙权说:“至尊某日当丧军师啊。”孙权一惊:“我没有军师,何以丧之?”吴范一笑:“至尊出军临敌,须臣言而后行,臣即至尊之军师也。”到了那一天,吴范果然去世。

吴范长子先其而亡,少子尚幼,无法继承其业,其精妙的风角之术遂失传。

孙权后来忽然良心发现,召募扬、荆、交三州有人能举荐知晓天文术数如吴范、赵达者,封千户侯,但终一无所得。

赵达是谁?我们换篇另讲。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