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鍾記郵(5253)万达小镇的风景
本家老师贵州行,从丹寨寄给我一枚实寄封,这是一枚定向纪念封,专门为万达小镇印制发行。信封上万达小镇的夜景,与万达小镇的邮戳、风景日戳、纪念章,共同为人们讲述一段万达小镇的故事。在黔东南的层峦叠嶂之间,丹寨万达小镇的崛起堪称中国精准扶贫战略的经典范例。自2014年万达集团与丹寨县签订扶贫协议以来,通过"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创新模式,累计投入25亿元,构建起"文化+旅游+教育+基金"的四维扶贫体系,带动全县5.88万贫困人口提前两年脱贫摘帽。这一实践不仅创造了"旅游扶贫"的新范式,更通过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产业生态的系统性构建,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看到了万达小镇,尤其是“万达”二字,不由得联想起遍地开花的万达广场,都与万达集团有关。前些年尽管这个集团在地产方面暴雷,但其老板出售了名下所有盈利项目用来抵债,至少从做人与良心上,值得点赞。而始于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带领国民脱贫,则是国家的一步大棋。作为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是责无旁贷的。于是也就出现了丹寨模式。丹寨县作为苗族文化的核心区域,拥有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但长期受限于地理环境与产业结构,2013年贫困发生率高达18.6%。万达集团经过一年深入调研,确立了以文旅产业为核心的扶贫路径,通过"无中生有"的造城运动,在东湖湖畔打造出集非遗体验、民俗展演、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小镇规划突破传统景区建设思路,将7个非遗工坊、4大主题广场与吉尼斯世界最大水车等标志性建筑有机融合,形成"一街一景、一步一韵"的沉浸式文化空间。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300余家商户,涵盖苗绣、蜡染、古法造纸等特色业态,构建起"非遗保护-产品开发-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这种"文化IP+商业运营"的模式,使非遗从静态展示转变为动态消费,年接待游客量突破6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百亿元。通过将邮政文化与非遗资源深度融合,创新开发出"风景日戳+纪念封"的特色文创产品体系,构建起"文化符号-旅游消费-产业振兴"的闭环生态链,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化解决方案。
邮政文创产品的开发,带动了小镇旅游产业链的全面升级。2024年丹寨万达小镇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其中38%的游客参与了邮戳打卡活动,人均文创消费达268元。这种"流量-消费-传播"的良性循环,催生出涵盖设计、印刷、物流、电商的完整产业链条。于是丹寨邮政推出的纪念封、风景日戳、打卡纪念章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这种"文化+邮政+旅游"的创新模式,构建起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丹寨万达小镇的实践彰显了文化遗产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当苗族银饰的纹样成为旅游商品的设计元素,当古法造纸的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民族地区的发展逻辑。这种"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更重塑了文化自信,邮政系统的深度参与,不仅构建起文化传播的绿色通道,更搭建起产业振兴的金色桥梁,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丹寨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