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山海情深,教育筑梦
2024年9月,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系副主任朱政带着组织的重托,满怀教育理想,跨越3000多公里奔赴西藏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开启为期一年半的教育援藏征程。从珠江之畔到雪域高原,这位扎根学生管理一线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用智慧与情怀在雪域高原播撒希望的种子,为西藏技工教育注入“广州经验”,让职业教育之花绽放在世界屋脊。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援藏干部朱政
缺氧不缺精神:从岭南到高原的使命担当
“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了责任。”这是朱政挂职担任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后写在工作笔记本扉页的话。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是西藏第一所、也是目前西藏唯一一所公办高级技工学校,作为西藏自治区重要的职业教育阵地,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肩负着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初到海拔3000米的高原,面临气候不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多重考验,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朱政深知,援藏不仅是一项光荣的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决心在援藏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管理经验,为西藏林芝的技工教育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24年9月朱政同志与同一批援藏教师
艰苦不怕吃苦:广州经验的雪域创新实践
在海拔高、紫外线强的校园里,朱政始终保持着“白加黑”的工作节奏。作为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他深知“育人先育心”的重要性,白天,他走遍教室、宿舍、实训车间,与藏族学生促膝长谈;夜晚,他伏案分析学生管理工作或构思管理制度体系,常常工作到凌晨。
朱政同志课余时间了解藏族师生学习生活情况
朱政同志晚上深入到学生宿舍关心学生,与藏族学生谈心,指导宿舍文化建设
面对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建校时间短、学生管理基础薄弱、德育管理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朱政以“融入不旁观、实干不空谈”的姿态,将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五精五品育匠才 七尚五育促发展”的育人模式与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管理实际深度融合,提出构建“凸显特色文化、活动融合技能、大思政高效整合”的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体系,将“制度+文化+活动”进行有效统一,先后修订《学校社团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宿舍文化建设方案》《学生会管理与考核制度》《德育公开课与班会示范课管理制度》等10余项促进学校学生管理高效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条例,建立宿舍量化考核机制、学生早操方案、班主任校园巡查机制,完善节假日学生外出登记机制、消防应急小组工作机制等18项校园安全保障机制。创新设计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组织粤藏携手开展“穿越时空的对话”活动,举办“阳光使者”评选大赛,将专业技能、品德修养、文艺才能纳入综合评价。短短半年,学生早操整齐划一,校园里乱扔垃圾的现象逐步消失,学生们开始自觉爱护校园环境卫生,学生会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和活动组织,这些细微变化让周超校长感慨:“朱校长带来的不仅是制度,更唤醒了孩子们的自我成长意识。”
面对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年轻班主任经验不足的现状,朱政参照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新教师导师制做法,构建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班主任师徒制,组织骨干教师与年轻班主任结对帮扶,亲自检查并批改《班主任工作手册》,开展班会示范课,培育出一批本土化的德育骨干。
2024-2025学年度受聘为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青蓝工程”导师
朱政同志与他所指导的青年教师
针对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问题,朱政主动联系林芝市属地公安机关、国安部门、消防支队和交警大队等部门,全力打造“安全教育进课堂”“法制教育活动月”等系列品牌活动,形成安全教育“每月一主题、每周进班会”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并与属地派出所积极构建警校共建机制。同时,朱政大力开展学校国防教育活动和学生干部培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纪律意识和职业素养。
朱政同志联系公安部门共同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朱政同志开展“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
“教育援藏不仅是传授技能,更要促进民族团结。”朱政深谙文化交融的重要性。在世界读书日,他积极与当地出版社进行联动,组织开展“让读书成为习惯”的系列活动,获得企业捐赠优质图书近千本。在援藏工作期间,朱政远赴山南地区走访毕业生,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并积极开展学生家访活动。
朱政同志代表学校与当地出版社签订共建协议
朱政同志为学校朗诵比赛获奖选手颁发证书
结语:格桑花开处,皆是教育情
从珠江之畔到雅鲁藏布江边,朱政用八个月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在雪域高原上,他不仅是制度的建设者、活动的策划者,更是一颗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种子”。正如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成振洋书记在慰问时所言:“援藏干部是一座桥,连接着广州与林芝;援藏精神是一束光,照亮了教育人的初心。”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成振洋带队赴西藏林芝市高级技工学校慰问朱政同志
未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将继续深化与西藏的协作,让更多“朱政式”的故事在高原绽放,为西藏培养更多“阳光自信、技能报国”的新时代青年,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