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母杜鲁门号在地中海与一商船相撞,盘点美国历史上航母事故

大案真实记录 2025-02-14 11:00:39

2025年2月12日深夜,地中海东部海域上演了一场惊险的“巨舰碰撞”。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哈里·杜鲁门”号在埃及塞得港西北方向约30海里处,与一艘名为“贝西克塔斯”的散货船发生擦碰。这场总吨位超过15万吨的“钢铁对决”,瞬间引发全球关注。

当晚23时46分,结束希腊苏达湾休整的杜鲁门号正以12节航速向东南方向航行,计划穿越苏伊士运河重返红海。与此同时,刚通过运河的贝西克塔斯-M号商船正以9节速度向黑海方向行驶。两船在塞得港外海的繁忙航道上形成交叉航线,尽管商船主动发出避让信号,但杜鲁门号未能及时调整航向,最终导致右舷舰岛后方与商船船首发生接触。撞击造成航母水线上方约3米处出现15米长的凹陷,飞行甲板边缘护栏扭曲变形;商船球鼻艏防护板开裂,但未影响动力系统。值得庆幸的是,双方均未出现人员伤亡,杜鲁门号的核反应堆与推进系统也安然无恙。

这艘造价45亿美元的尼米兹级航母,自2024年9月部署中东以来已连续执勤5个月。过去三个月内,它在地中海与红海之间高频次机动,累计航行超过2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船员长期处于战备状态,仅2025年1月就因胡塞武装的导弹威胁进行过7次紧急机动。疲劳积累与复杂航道环境的叠加,或是此次事故的重要诱因。

翻开美军档案,这些海上霸主的“翻车”记录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多:

1969年企业号核爆危机越战期间的1月14日,停泊夏威夷的全球首艘核航母“企业号”遭遇噩梦——一架F-4舰载机挂载的火箭弹因发动机尾焰引燃,瞬间引爆甲板上其他战机携带的导弹和燃油。冲天大火持续4小时,28名水兵丧生,15架战机化作废铁。这场灾难迫使美军全面改革弹药储存规则,舰载机加油挂弹流程被彻底拆分。

1981年尼米兹号甲板浩劫刚刚服役的“尼米兹号”在地中海训练时,一架EA-6B电子战机降落失败,以240公里时速冲入甲板机群。连环爆炸引发的大火吞噬了14架战机,造成14人死亡48人重伤。调查显示,飞行员血液中检出大麻成分,暴露出当时舰载航空兵管理的混乱。

2004年肯尼迪号撞帆船波斯湾漆黑的夜晚,“肯尼迪号”航母战斗群进行反恐巡逻时,竟与一艘9米长的阿拉伯传统木制帆船相撞。尽管帆船当即沉没,但航母指挥官直到天亮后才察觉异常。这起荒唐事故直接导致舰长被解职,美军由此强制所有航母配备热成像夜视系统。

2017年双舰连撞丑闻太平洋舰队在三个月内连续上演两起撞船惨剧:6月“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在日本海域被商船拦腰撞沉7名士兵;8月“约翰·麦凯恩号”在新加坡海峡与油轮相撞,10人葬身海底。事后调查发现,两舰官兵平均睡眠不足4小时,导航设备故障频发却未及时报修,暴露美军前沿部署的过度透支。

从杜鲁门号的最新事故回溯历史,美国航母的每次“翻车”都暗含深意。冷战时期的事故多源于技术冒险,新世纪的事故则更多暴露体系性疲劳——2023年美国政府报告显示,美军航母平均部署周期从冷战时6个月延长至9个月,维护时间却从18个月压缩至12个月。锈迹斑斑的杜鲁门号(1998年服役)本应在2023年进厂大修,却因中东局势紧张被迫延期服役。

这些漂浮的军事堡垒越是疲于奔命,发生事故的概率就越高。当杜鲁门号水兵在社交媒体抱怨“连续三个月没见过陆地”,当商船船员指责美军舰艇“在航道横冲直撞”,这些细节都在诉说同一个事实:维持全球霸权的代价,正在反噬美国海军自己。或许正如那艘与航母相撞的贝西克塔斯-M号——这艘辗转日本、新加坡、巴拿马多重注册的商船,恰似全球化时代海上秩序的隐喻,在霸权与利益的波涛中,谁都不可能永远乘风破浪。#美国航母在埃及附近与商船相撞#

1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