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馨正拿着手机,想要在社交媒体上晒一张自己的自拍。
她喜欢自己新剪的短发,觉得很酷。
可是刚发上去,不到一分钟,评论区里已经满是恶意的嘲笑声:“你妈那么会做头发,怎么不教教你?”甜馨默默地把照片删除了。
甜馨的网络暴力困境即使事情已经过了8年,李小璐的“做头发”事件带来的影响还是缠绕着甜馨。
每次她毫无防备地受到网络上的恶意评论,心中都会有一道深深的伤痕被再次划开。
成年人可能懂得如何忽略这些无意义的嘲讽,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些冷嘲热讽无异于一根根刺,生生地扎在她的心里。
在学校,她也没法完全避开。
孩子们有时不顾一切地恶作剧,有人甚至会用过去的旧事挑弄她。
她的每一次分享和快乐,很容易就变成伤害她的把柄。
而那些不负责任的评论,带来的痛苦远远超过了她这个年纪应该承受的压力。
童年的创伤如何影响一生美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足够好的父母”这个概念。
他们提供的不是完美的爱,而是一个稳定、安全的成长环境。
可甜馨没有这样幸运。
她的父母经历了情感的动荡,这些风暴不仅没有在她幼年的记忆中沉寂,反而被不断地放大重演。
甜馨现在才十三岁,正应当是无忧无虑的年纪。
可是,她的童年却不得不在这种无休止的舆论侵袭里度过。
网络暴力已在她的生活中根深蒂固,每次她试图展示自己的一面,就会有人把她拉回到那个令人不堪的标签——“李小璐的女儿,她妈做过头发”。
这个标签是她想要丢掉却又甩不开的负担。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孩子的成长路径极大程度上由原生家庭决定。
父母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如果父母相互尊重、彼此支持,孩子也会觉得生活是充满希望和安全的;相反,如果孩子在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中长大,他们可能对亲密关系充满不信任和恐惧。
父母关系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都说婚姻最重要的不是两个人彼此的温暖,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
甜馨的父母或许已经尽力在各自的选择上给予她最好的物质条件,但这不足够弥补从小缺失的温暖和安全感。
公正地说,李小璐和贾乃亮都很爱他们的女儿,但这份爱在应对舆论压力和互联网暴力上显得过于脆弱。
贾乃亮希望通过给甜馨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来弥补这一切,但环境再温暖也无法替代一个完整的家庭。
而李小璐,尽管也努力在甜馨面前做出弥补,但过去的选择带来的伤害是难以完全消除的。
稳定的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一个温暖有爱的家,让孩子心无旁骛地成长,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甜馨需要的不是用钱能买到的东西,而是父母的关怀和一个可以依靠的家庭氛围。
分手不伤孩子:父母该如何做?
生活中,夫妻感情不和或者离异已是常事。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知道怎样处理这些问题,不让孩子成为他们感情纠葛的无辜受害者。
真正伤害孩子的不是父母的分开,而是欺骗、背叛和感情上的不负责任。
在甜馨的案例中,如果李小璐和贾乃亮能够给孩子一个清晰、诚实的交代,或许甜馨所受到的伤害会小一些。
孩子不应该承担大人的过错,他们需要的是父母之间哪怕在分开后也能相互尊重。
在情感的漩涡中,成年人应该以理智和温和的方式进行交流,而不是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下互相指责,用孩子去争夺话语权。
成年人可以选择体面的告别,但不该让孩子承担所有的后果。
反观我们自己,在处理感情问题上是否也应该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考虑孩子的感受?
结尾:我们常说童年的缺憾需要一生来弥补,其实,父母的言行给予孩子的是一生的财富。
无论婚姻是否美满,父母都应明白,他们不仅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在为孩子的未来塑造一个模板。
网络暴力和舆论寒风,不应该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荆棘。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他们面对生活中的不期然与不公平,而不是给他们分担更多的痛苦和悲伤。
希望所有的父母在忍不住进行自我念念的时候,也能想一想孩子的感受,给他们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而不是满是纷争的战场。
人人都应努力,给孩子们一个温暖且理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