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放假,和往常的假期类似,忙且杂乱无章,闲亦漫无目的。
必须要干的事,就摆在那里,着急忙慌一顿忙活,也不知道忙完也干什么。慌乱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生怕时间被浪费,又从未真正珍惜过时光。
俩娃在家的世界是不消停的。老大今年要高考,不敢问,不敢说,哄哄拢拢将就着,期待她风调雨顺,自有花开。老二小学三年级,正是上房揭瓦的年纪。吆五喝六的效果不错,持续的时间却短得要命。可能是一个转身,就丢到了脑后。

成年人不光要学会和这个世界相处,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和孩子们相处。不幸的是,我既没能和这个世界相处好,也没有学会该如何和孩子们相处。看似和谐,实则埋藏着不确定的根。
对于大妞,尽量不去看、不去问、不去管,却仍免不了怀疑她忍不住在玩手机。即使再不聪明,我也知道学习几乎是不可能乐不可支的。她之所以能笑出声来,大概不是因为又背会了几个英语单词。
对于高博,主要是以批评为主。他只知道要求和姐姐平权,却又喜欢主动忽略掉姐姐一个月才回来待上几天的事实。他所吃的用的,显然比姐姐得到的要多得多。那才不管,他只要眼前的公平。
家长心里的秤,其实是最难平衡的。如果照顾到眼前的公平,那不常回家的高雨就会心生不悦。如果照顾到高雨的情绪,高博就会小声嘟囔个不停,甚至还会挤上几滴眼泪。
我是这般看待他们的,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看我的?
若是我在,即使是玩手机也玩得不尽兴。若是我在,哪怕是要求稍微过分一点点,就会被苛责。这大概是孩子们不愿意和我待在一起的真正原因。
而我,又是在假期,无处可去,无事可干,又不能一天到晚就是睡。可以说,即使是醒着的时候,也是在装糊涂。如果他俩不打到我眼前,真还就是懒得去管。不管怎么管,都难让他俩服气,所以不管才是上策。

哎!和孩子们打交道,忽然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往往在索取的时候才会要求公平,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然而当面临付出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斤斤计较,生怕吃多大亏似得。孩子如此,世人皆是如此。
不妙的是,再也不像年少时那般恣意,不再喜欢去那些所谓的名山古刹游历一番,甚至连公园都懒得去一趟。兴趣,在纷扰俗世中变得极为模糊,即使清晰也视而不见。
能提起兴趣的,大多也实现不了,不是时间不凑巧,就是没人一起玩。成年人都迷失在自己的琐碎里,有人把它叫做责任,也有人把它称之为身不由己。
在我看来,倒不如不放假的好。大妞在学校安心学习,高博也只有做完作业才有点玩耍时间,而我又有各式各样的工作要做,佯装忙碌,打发时光。
闲暇时不是不能自处,只是没有一方书桌,能盛得下作为家长的淡然。做自己,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