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啥会接受招安当小官?因为归顺朝廷是他的信仰!

百年战争录 2025-02-17 15:01:07

《水浒传》的读者们最为愤懑的一段故事,就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在经历风风雨雨、历经战斗后,最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这件事直接导致了数十名英勇的义士的牺牲,尤其是宋江,虽然最终得到了一官半职,但结局却令人难以接受。

许多人在看到书中这段情节时,都愤怒难耐,不能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解析一下宋江接受招安的原因以及其心路历程。

首先,反映在梁山好汉们身上的是他们的中年危机。自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到燕青进京筹谋招安,近十年时光悄然流逝。当初的青壮年好汉,如今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乃至知天命的年龄。再过几年,或许这些四五十岁的战士们不得不面对刀枪难舞、力不从心的窘境。这些原本在山中打家劫舍的莽汉们,在未来的老去面前也显得格外无助。一旦选择退出江湖,无异于自投罗网。因此选择招安,成为最让他们看得到的出路。

即便是让人看不上眼的阮氏三雄,也心知肚明,跟随宋江的一大好处是为国家捐躯,也算不枉此生。梁山的这个选择不仅是对成员们尊严的保护,也是为他们后代的未来铺就一条光明之路。无论怎样的世界,总比一代代在江湖里当盗贼来得有尊严感。

再来看主导者宋江的心态问题,归顺朝廷似乎是他一生的信仰。即使他曾因误打误撞而写下反诗,从而被推上梁山,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于朝廷的梦想。从小接受忠君爱国的传统教育,宋江根本没有做皇帝的想法,反而一直期望能够在天地间留下清名。即便在成为山大王的时候,他也想着归顺。在梁山的管理过程中,宋江不断壮大梁山的声势,吸引更多的好汉摇旗响应。

作为二把手,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操作,诸如打祝家庄、打青州、打高唐州、打华州、打大名府等,从而让朝廷不得不正视梁山的存在。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行动,朝廷在屡次攻打失败后,只能考虑接受招安这一出路。对于宋江而言,这是他从未放弃的梦想。无论朝廷提什么条件,他都会无条件接受,只要能圆他归顺朝廷的梦。

虽然宋江最终得到楚州安抚使的职位,使得一众好汉的命运改观,但招安的过程中充满了血雨腥风。梁山泊的好汉大多数命丧沙场,而那些归顺的好汉最终也未能融入朝廷的体系。高俅等朝廷中的权臣更是虎视眈眈。即使最后列位为官,宋江依然心怀天下。他担心李逵等人会因不满而影响自己的名声,因此在选择毒酒时带上了他。这彰显了宋江依然重视自己的名声和对朝廷的信仰。

那么,楚州安抚使这个职位究竟有多大的权力和影响呢?尽管在《水浒传》中这个职位只有五品,相比押司已然是一步登天。宋江得到了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的封号,武德大夫只是个荣誉称号,而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则算是实权职务。

在北宋疆域中,安抚使的实际作用还需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待,一般是管理一个路的重要事务。在现今来看,或许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首长职务。因此,尽管对于宋江而言这是个不小的职位,但与梁山泊的实际影响力相较,还是有较大落差。

无论宋江如何坚持原则和信仰,他的命运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悲剧。朝廷为了消除隐患,只能在最后选择将梁山泊一一拆解、瓦解。即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为国家战斗到最后,也难以改变他们是曾经的草莽的事实。

由此,宋江和卢俊义不得善终,他们的结局注定也是宋江接受招安所带来的结果。尽管在招安的那一刻,他可能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现实的压力和梦想的追求,让宋江最终选择了一条看似光明却布满陷阱的道路。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