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斥着都市情感和古装玄幻的电视剧市场,农村题材剧似乎总是被贴上“小众”的标签。
央视今晚首播的40集农村剧《青山是故乡》却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它像一股清风,拂过观众的心田,带来久违的田园牧歌。
播出仅两集,收视率便轻松突破千万,这匹黑马是如何炼成的?
观众对农村题材的刻板印象,往往停留在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而《青山是故乡》却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了当代农村的变革与发展,以及返乡青年的创业故事。
剧组深入河北和吉林长岭等地实地取景,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农村生活。
从老旧的农舍到崭新的电商服务站,从传统耕作到现代化农业,剧中每一个场景都仿佛是从生活中截取的片段,让观众倍感亲切。
为了真实展现农村生活,剧组在细节上精益求精。
无论是屋檐下挂着的玉米串,还是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农民,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
剧中不仅展现了返乡创业的艰辛与挑战,还巧妙地融入了电商扶贫、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等当下热门话题。
这些话题的加入,使剧情更具时代感,也引发了观众对农村发展现状的思考。
剧中人物的塑造同样可圈可点。
褚栓忠饰演的村干部董大林,将一个朴实而富有智慧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既有老一辈的传统观念,又积极接受新事物,在与返乡大学生小雨的碰撞中,展现了新旧观念的交锋与融合。
梁琳琳饰演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小雨,则充满朝气与活力,她将现代理念带回农村,用实际行动改变家乡的面貌。
老戏骨与新生代演员的同台飙戏,也为这部剧增添了更多看点。
褚栓忠的沉稳内敛与梁琳琳的青春活力相得益彰,他们之间既有观念上的冲突,也有情感上的交流,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种新老演员的碰撞,不仅提升了剧集的表演水准,也展现了农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与变化。
《青山是故乡》的成功并非偶然。
在如今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该剧却选择了一种“反套路”的宣传方式——零宣传。
在开播前,几乎没有任何宣传预热,甚至很多观众都不知道这部剧的存在。
正是这种低调的姿态,更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
事实证明,好的作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
这部剧的成功,离不开七年精雕细琢的创作过程。
从剧本打磨到演员选择,从场景搭建到后期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主创团队的心血。
他们用七年时间,打磨出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用真诚的态度,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剧中没有将返乡创业描绘成一帆风顺的英雄故事,而是真实地展现了普通人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小雨的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她也曾迷茫、彷徨,甚至想要放弃。
但她最终坚持了下来,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种真实而接地气的 portrayal,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预告片中,董大林一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丰富的细节。
墙上的老照片、桌上的粗茶淡饭、家人之间的闲话家常,都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点滴。
而剧情的展开,也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家长里短,而是深入探讨了乡村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
例如,年轻人外出打工与留守老人的矛盾、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困境等。
这些都是当下农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剧中通过董大林一家的故事,将这些问题娓娓道来,既不回避矛盾,又不失希望。
《青山是故乡》的出现,或许能够改变观众对农村题材剧的固有印象。
它用真实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面貌,也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那么,这部剧能否引领新一轮的农村题材剧创作热潮?
它又将给农村题材剧带来哪些新的思考?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