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华为与小米的“双7”对决持续引发行业关注,4月17日的智界品牌之夜上,余承东公布智界软硬件升级方案,智界新S7 Ultra到来后双方更是被很多人拿来对比。智界新S7凭借华为途灵平台与全域智能协同技术,在操控稳定性、复杂路况应对及主动安全防护领域实现突破性创新,为消费者带来“高性能须有高安全”的价值体验。

机械素质与智能协同的深度融合:途灵平台安全基因解码
智界新S7搭载的华为途灵平台融合了机械结构优化与数字智能控制的双重优势。其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架构,配合CDC可变阻尼减震器与空气悬架(Max版以上车型标配),通过华为多模态融合感知系统实时扫描前方路面,以每秒1000次的路面感知精度与100次阻尼动态调节频率,预判减速带、坑洼等颠簸路况,并自动优化悬架阻尼参数,不仅更舒适,也有效提升安全性。相较之下,小米SU7虽同样配备CDC与闭式空气悬架,但没有如此丰富的调节功能。

在麋鹿测试中,智界新S7以83.1km/h的成绩刷新同级纪录,其秘密在于途灵平台通过缩短转向响应链路,配合TVC扭矩矢量控制,弯道侧倾梯度降低20%,车身动态趋近百万级燃油性能车水准。而小米SU7虽已属同级标杆,但在连续变道、紧急避障等复合场景下,车身姿态调整仍存在滞后,这直接影响了极端工况下的表现。
据悉,途灵平台每项参数都经过超过50万公里实路验证,例如在冰雪路面测试中,电子防滑控制(eASC)系统可动态分配前后轴扭矩,将驱动轮打滑率控制在5%以内,相较传统ESP系统提升40%。”这种以数据驱动的技术迭代,正是智界新S7敢于承诺稳得住的快的底气所在。
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预判:智能协同系统的安全升维
智界新S7的差异化优势不仅在于硬件配置,更在于构建了全域智能协同安全体系。其核心在HUAWEI ADS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与途灵平台的深度耦合,通过三大技术创新实现安全性能跃升:

小米SU7虽配备CDC与空气悬架,但其控制逻辑仍以预设驾驶模式为主,缺乏全域智能协同能力。在连续颠簸路段测试中,其悬架阻尼调整频率不如智界新S7,对车身晃动抑制也受影响,这不仅影响舒适性,更在紧急转向时加剧侧倾风险。

在价格战持续升温的纯电轿车市场,智界新S7与小米SU7的较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竞争逻辑。小米则依托生态优势,聚焦年轻用户的偏好提供极致加速能力。而智界新S7更强调稳得住的快,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而是注重速度与操控的完美平衡,让速度可以被用户轻松驾驭,更安全、更可靠。对于追求“安心出行”的家庭用户而言,智界新S7不仅是一台车,更是一套可信赖的移动安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