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位期间,和珅凭借着高超的智商和情商将皇帝哄得高兴不已,对他贪污受贿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珅也借着皇帝的势纵横朝野,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和珅虽然出身一位满族官员的家里,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却并没有享受过任何官宦子弟的待遇,母亲生了他以后没能好好修养,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父亲又在他童年时期因病离世。
从小没有父母庇护的和珅自然没有办法守住家里的财产,教导他的人也不会像父母那般仔细认真,他需要一边努力读书一边面对亲戚们的贪婪和算计。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和珅要比很多同龄人更加聪慧和敏感,这也成了他日后在伺候皇帝的时候,能够比其他官员更加有眼色的最大原因。
父母不在身边的岁月让和珅看尽了人世间的冷眼和算计,他发誓一定要努力,借着自己的能力改变现在的状况,所以和珅在读书的时候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小到大一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如此出色的和珅被冯英廉注意到了,他认为和珅的未来不可限量,现在的他只差一个机会,所以冯英廉找到了和珅,表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
和珅话不说就成了冯家的乘龙快婿,有情商,有才干再加上冯家在背后牵桥搭线,和珅很快就被安排进了皇帝身边的侍卫队伍。
这个职位虽然看起来拿的俸禄不多,确是很多达官贵人家的孩子挤破了头都想要得到的位置,毕竟谁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就拥有了面见皇帝的机会,若是得了陛下的青眼,那日后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和珅在工作期间不好酒色,勤勉执勤,还结交了很多达官贵人家的子嗣,这也为他日后在官场上的人脉埋下了伏笔。
乾隆皇帝一生对自己的统治非常满意,认为本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帝王,晚年时期又自称“十全老人”,大家想起乾隆,除了他创造出康乾盛世的盛景以外,甩脱不掉的就是和珅这个名字,那乾隆为何对和珅如此在意?
①皇帝和小宫女的“缘分”。
据说,在乾隆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为先皇侍疾时认识了一名小宫女,他对这个小宫女一见钟情,经常和她在一起玩耍。
可谁知这件事情后来被先皇知晓,他认为是这名宫女诱惑了太子,二话不说就命人把宫女抓出去赐死,乾隆知道此事后非常心痛,又没有办法去和先皇争辩,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怀念这个小宫女。
那名小宫女的脖颈之处长了一颗米粒大小的红痣,乾隆默默的许下承诺,若是小宫女下辈子还能来到皇宫,一定要找他。
一次无意之间,乾隆见到了和珅,他意外发现和珅的脖颈之处居然长了一颗和小宫女一样的红痣,下意识就认为和珅是小宫女的转世,这才对他青眼有加,同时也存了补偿的心思,对和珅非常宠爱。
②和珅有情商。
乾隆皇帝在处理完国家大事之后喜欢读书写诗,他写过诗之后不能每次都找大臣过来和自己品评,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御前侍卫的身上。
这些御前侍卫的身手自然是一等一的,可是吟诗作画方面却欠缺了一筹,哪怕他们有心要恭维皇上,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话来讨乾隆欢心。
这个时候和珅的机会就来了,他在皇帝找御前侍卫来品评字画的时候主动站了出来,不仅对于各个朝代的书画名家作品多有涉猎,还能从乾隆的面部神色判断出来他的真实想法。
有了第一次毛遂自荐,乾隆皇帝自然就注意到了侍卫队伍中的和珅,之后也多次点他来到御书房品评字画,随着和皇帝触的时间越来越多,和珅也能更好的判断出皇帝的喜好。
他每次说出来的话都能准确的点到皇帝的心尖儿上,皇帝也喜欢把和珅带在身边,谁能拒绝一个不需要多说话,只一个眼神就知道该做什么的臣子呢?
③文武双全的和珅。
乾隆皇帝和和珅相处的时间越长,他就越发现和珅是个宝藏人才。
和珅不仅对诗词歌赋非常了解,有的时候乾隆讲出一些国家大事,和珅也能在不僭越的情况下给出合理的建议,政治眼光甚至要超过很多老臣。
而且御前侍卫出身的和珅还有一身好功夫,可以称得上一句“上九天擒龙,下四海捉鳖”,如此面面俱到的一个臣子只安排在御前侍卫的队伍中怎么看都是大材小用了。
于是乾隆皇帝便把和珅从御前侍卫的队里调了出来,一路升职,最后和珅居然升到了军机大臣。
和珅也从来都没有辜负皇帝的期待,皇帝交给他的政事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和珅在朝堂上帮助皇帝压制贪官、权衡势力,就连皇帝想要微服私访,他都能帮皇帝安排好所有的排场,让皇帝住得舒服。
所以哪怕乾隆皇帝知道和珅贪污,他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和珅贪污下来的钱虽多,但是每次天灾人祸需要赈灾救民的时候,他都会非常“大方”。
而且和珅也会定期搜罗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献给乾隆,在各个方面把乾隆哄得妥帖舒心,朝堂中的其他大臣比和珅有能耐的没有和珅贴心,有和珅贴心的却不如和珅处理事情果断。
时间一长,朝廷中的大臣们也知道了乾隆皇帝就是和珅最大的保护伞,大家哪怕再如何看不惯和珅也只能忍下,后期一些大臣们有了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都会拿上厚礼找到和珅,让他在皇帝面前帮忙美言几句。
和珅对于乾隆皇帝来一直都是一个移动的小金库,还是一个面面俱到的“保姆”,更是一把处理政事的刀,所以乾隆自然不会轻易的动摇和珅的地位。
但是嘉庆皇帝却并不是这样想的,他和和珅的关系几乎是水火不容,在他的眼里,和珅就是朝廷中最大的蛀虫。
毕竟嘉庆皇帝的老师是刘墉,刘墉此人最为正直,在很多事情上哪怕得罪了皇帝都不会选择后退,更别提像和珅一样的贪官污吏。
刘墉的正直和对贪官的厌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嘉庆皇帝,嘉庆也一直等着乾隆皇帝把位置传给自己之后对和珅下手。
像和珅一样聪明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察觉不到还是皇子的嘉庆皇帝对自己的敌意呢?和珅不知道最后谁能继承皇位,但是却也不愿意轻而易举的得罪任何一名皇子,所以他几次三番的示好,可是嘉庆皇帝却根本不吃这一套。
和珅虽然贪,但是却知道底线在哪里,他不敢在皇帝立储这件事情上过多插手,只能根据乾隆皇帝对这些皇子的喜爱来判断自己要讨好哪一个皇子。
嘉庆皇帝正式继位以后第一个要拿来开刀的大臣就是和珅,他派人罗列了和珅的罪状,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大臣们知道皇帝这次一定要动和珅,自然开始帮忙在和珅的罪状上“添砖加瓦”。
和珅被抄家以后,嘉庆皇帝下令要处死和珅,他最后赏赐了和珅三尺白绫。
和珅死后,他家里的那些财产全都收归国库,乾隆皇帝也顺利的把自己在世时候的“钱袋子”交给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