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的当下,能源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能源供应模式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而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基地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便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它承载着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坐落于甘肃省庆阳市,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基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庆阳市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充足的光照和强劲的风力为新能源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基地依托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外送线路通道,能够将清洁能源高效地输送到东部地区,实现了能源的优化配置。

作为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以及“陇电入鲁”配套新能源基地,华能陇东能源基地肩负着多重使命。它不仅是推动甘肃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深度转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力量。通过整合多种能源资源,实现多能互补,基地能够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为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规划电力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80%。具体而言,新能源项目目前规划总装机600万千瓦,包括风电450万千瓦、光伏150万千瓦,并配套建设一定容量的储能。如此庞大的规模规划,彰显了基地在能源供应方面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决心和战略布局。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8月1日,基地二批277.2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在甘肃环县正式开工。此次开工的项目涵盖风电223.29万千瓦、光伏53.96万千瓦,分6个区块同步建设。项目采用“风光同场”方式建设,通过多能互补提高项目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保障新能源消纳,为后期项目的可靠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前,基地首批项目也已成功并网发电。2023年12月21日,随着第一台4.05兆瓦风机叶片徐徐转动,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华能陇东能源基地首批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是国家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包括75.9万千瓦风电、24.1万千瓦光伏,于2022年10月9日开工建设。配套建设2座330千伏升压站,先期通过1回330千伏线路接入萧关变电站省内就地消纳,并将作为“陇电入鲁”工程配套的新能源外送至山东消纳。项目并网后,预计每年可生产绿电22.7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7万吨,可以满足近78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

华能正宁电厂作为华能陇东能源基地调峰煤电项目的核心,于2025年3月5日19时,1号机组平均负荷率达到96.4%,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正式具备商业运营条件。华能正宁电厂,即华能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位于正宁县周家镇,是华能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陇电入鲁”工程配套调峰电源。

该项目的建设对于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存在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的特点,而调峰煤电项目能够充分发挥灵活调节和兜底保障作用,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华能正宁电厂两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后,每年就地消纳原煤360万吨,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年产值30亿元,使用煤矿疏干水约270万立方米,吸纳当地劳动力1000多人,对加快推动当地资源优势深度转化具有积极作用。
除了新能源项目和调峰煤电项目外,华能陇东能源基地还配套建设了煤矿项目和储能项目。华能核桃峪煤矿是甘肃省目前年生产能力最大的井工煤矿,也是开采深度最深的煤矿。

矿井位于正宁县周家镇惠塬村和乔坡村,距离发电厂仅有两公里多,探明煤炭资源量20.82亿吨,设计可采储量12.29亿吨。矿厂于2009年4月开工建设,2022年3月底正式投产,总投资120亿余元,预计2025年达产。2023年,共生产商品煤454万吨,全年利润总额11.59亿元,2024年一季度生产商品煤185万吨。开采的煤炭通过输送带直接送往发电厂,每年预计约300多万吨。

在电厂项目中,还配备了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研究及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将二氧化碳从发电产生的烟气中分离出来,加压到超临界状态后,输送至地底3000多米处,让其与含盐量极高的废水结合,变成碳酸盐,实现封存。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重要进展,电气倒送电一次成功,年捕集二氧化碳规模达150万吨,捕集率超过90%。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能耗最低的煤电二氧化碳捕集工程,为我国CCUS产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在国内率先采用风光同场(同集电线路)设计的新能源场站模式。这种集约化的规划布置方式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它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了风电和光伏的协同发展,节约了投资成本。其次,风光同场集约化的规划布置提高了风光互补性和输送的稳定性,使得新能源发电更加可靠。此外,该技术还为后续行业风光储一体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了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基地以“风光火储输”多能互补绿色智慧综合能源基地为开发路径,实现了多种能源的协同运行。通过风光火储输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能源的优势,提高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风光资源充足时,优先利用新能源发电;当新能源发电不足时,调峰煤电项目能够及时补充电力,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同时,储能项目的建设可以调节能源的供需平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种多能互补的技术模式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产生落地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以华能正宁电厂为例,两台机组全部华能正宁电厂两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为当地政府贡献可观的税收收入。同时,电厂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纳当地劳动力1000多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

在新能源项目方面,以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二批277.2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为例,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大量清洁电力,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将带来可观的发电收入。此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繁荣,如光伏组件制造、风电设备生产、储能技术研发等领域,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作为“陇电入鲁”工程的重要配套项目,每年向山东输送清洁电力超140亿千瓦时,为山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大省,对能源的需求巨大。陇东能源基地输送的清洁电力不仅满足了山东的能源需求,还降低了山东地区的能源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作为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和“陇电入鲁”配套新能源基地,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新能源开发、调峰煤电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