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民日报点名的3位明星,居然都踩了这条底线?

小头说影 2025-02-18 17:33:47

在如今的娱乐圈,“名利”似乎成了一切的代名词。

如果说电影、音乐曾是明星获得掌声和舞台的唯一理由,现在似乎变得不太一样了。

高额片酬、奢侈广告,成了明星们生活的标配。

但在光鲜亮丽的表象背后,有些人因为不当行为触碰了公众的底线,甚至连权威媒体都不得不亲自发声。

而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的三位明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张哲瀚:为何靖国神社事件让他失去星途?

曾经的张哲瀚是无数人心中的“古装男神”。

当他主演的《山河令》一夜爆红时,不少观众认为,这颗新星的未来一片光明。

可人没走远,脚下的“地雷”却已经埋好。

在一次分享旅行生活的九宫格自拍中,张哲瀚无意间暴露了自己在靖国神社拍照的事实,还面带微笑,摆出轻松的姿势。

靖国神社,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多敏感不必多说。

它是日本侵华历史的见证地之一,背后牵动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情感。

张哲瀚的行为很快引发了轩然大波:他真的对中国的历史如此无知吗?

如果只是一次意外,网友或许还能原谅。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所有人无法再心存侥幸。

他曾出现在某“祭拜乃木希典”的神社婚礼场合,与曾支持右翼立场的嘉宾合影。

在一切被人翻出来后,他的回应是一份冷冰冰的律师函,试图用法律震慑那些质疑他的人。

结果可想而知,舆论的反弹越发猛烈。

这种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最终让他从“风光无限”变成了“前途渺茫”。

品牌方与他解约,粉丝逐渐远离,而属于他的娱乐圈舞台,也彻底塌了。

吴谨言的“膨胀心理”如何引爆央视点名批评?

吴谨言的成名可以用“速度太快”来形容。

她凭借《延禧攻略》一炮而红,从一个二线甚至不知名的演员,直接跃升为炙手可热的流量小花。

但也许成名之后,她并没有准备好应对随之而来的复杂环境。

在央视的一次合作中,她的“耍大牌”行为被彻底曝光。

故事的起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次早已敲定的采访。

央视方面团队提前协调好场地和时间,并按照惯例和吴谨言团队反复确认。

但在采访当天,事情变得不可预料。

她的团队突然提出更换场地,随后又索要高额采访费。

即使央视的工作人员临时配合要求,对方仍拒绝配合。

最终,这场采访泡汤了,但央视的点名批评却如期而至。

从那之后,“耍大牌”的标签死死地贴在了吴谨言身上。

虽然她此后发文致歉,试图挽回形象,但一次次公开活动中,她都未改变“高调”的行事风格。

从签约团队到助理围绕的拍摄阵仗,无一不透露出她对自己身份的膨胀认知。

而令观众更加失望的,是她的后续作品并未延续巅峰时期的水平。

最终,她失去了观众对她的期待,一路跌入低谷。

机场风波后,曾轶可如何从歌手变成众矢之的?

曾轶可是一个让人感到可惜的名字。

她当初凭借独特的音乐风格打开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小众市场,但一场“机场风波”却让她声名扫地。

那一天,她结束行程返回国内。

在机场边检要求她摘下帽子接受检查时,曾轶可拒绝配合。

工作人员耐心与她沟通,但她认为这是“刁难”,随即情绪失控。

在离开机场后,她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情绪激烈的控诉文,同时公然曝光了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

这种行为瞬间引爆社会舆论,一向重视安全和秩序的机场边检部门发声驳斥,而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也点名批评她的做法。

尽管她之后发声明致歉,但回应中一句“我最近情绪不太好”的表态让人们感觉到她的不以为然。

对于公众人物来说,一次冲动的情绪发泄可能带来的后果是毁灭性的。

她在音乐舞台上的未来,从那时起变得黯淡无光,流失的除了粉丝,还有大众的信任。

从高光到跌落,这3位明星做错了什么?

透过这三个人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个共性——他们都曾站在大众关注的舞台中央,也都因为自己的行为越界而跌入低谷。

从张哲瀚的历史无知,到吴谨言对职业精神的轻视,再到曾轶可的情绪失控,公众对他们的失望不仅来源于他们的过错本身,也来源于他们身为公众人物没有基本的责任感。

明星可以出错,但不能一错再错,尤其在触碰社会底线时,需要有反思和担当的勇气。

这些故事也在提醒我们,无论站在怎样的高处,基本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感是不能丢的。

对于那些被赋予光环的人来说,光环的价值,永远是建立在行动和责任之上的。

否则,无论曾经多么耀眼,也终将黯然退场。

0 阅读:6

小头说影

简介:阴子淳晨晓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