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日本指挥官板垣征四郎气得眼睛都快冒火了,但他还是得硬着头皮承认:“关麟征那一个军,战斗力顶得上中国其他十个军!”这个来自陕西户县的“硬汉”,才三十多岁就当上了全国最年轻的军团长官,打起仗来又勇猛又果决。
就是这么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铁血人物,最后竟然因为一个调动命令,被排挤到了边缘。到了晚年,他只能在香港的楼梯口埋头写自己的回忆录。他当年到底有多厉害,又为什么就这么默默地离开了舞台?
【冷娃出山:长城脚下拦坦克,关麟征打出开门红】
关麟征,1905年在陕西户县的一个平凡农民家庭里呱呱坠地。从小他就有着一股子倔强劲儿,性格刚硬,大家都喊他“硬骨头小子”。
17岁那年,我踏进了陕西省立三中的大门。到了1924年,有幸得到于右任先生的推荐信,得以进入刚创办不久的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跟林彪、杜聿明他们是一批的。军校毕业后,我立马加入了东征部队,北伐战争那会儿,我总是冲在最前面,从一个小小的排长,一步步干到了团长。
1933年一开始,东北那块地方就已经被日本给占了,华北那边的情况也是紧张得不行。日本人琢磨着往南打,打算从长城那儿撕开咱们中国的防线。这么一来,古北口那儿就打响了抗日时候的第一场大恶战。
这个地方在河北滦平县的北边,地形特别险峻,算是北京和天津的咽喉要道,军事上非常重要。日本人派了三个师团过来,主要是关东军,人数超过五万,武器装备特别好,什么山炮、坦克、飞机,火力很猛。
关麟征那时候是第二十五师的师长,他带着主力队伍守在古北口那块地方,手下兵马加起来不到两万,武器也不给力,连标准的步枪都配不齐,有的士兵还在用老旧的“汉阳造”。碰到这么难啃的骨头,他想了个招儿,就是用“多层防线加上从侧面偷袭”的打法,把山里头那七扭八拐的地形用得溜溜的。
战斗在1933年3月4日拉开序幕,敌军开始猛烈冲锋,炮弹如雨点般落在三个重要的山头上。关麟征果断推行“靠前指挥”的做法,直接在前沿阵地搭建指挥点,并把手里仅有的两门野战炮调集起来,轮换着向敌人开炮,搅乱他们的阵脚。日军连续五天四夜不停地进攻,结果损失惨重,死了伤了超过两千人,其中还有不少是中层军官。
关麟征坚守阵地,愣是用步兵的力量抵挡住了日军的坦克攻势。他指挥部队在夜晚悄悄摸到敌人侧面,搞爆破作业,把山间的道路给炸了,这样一来,日军的补给线就被切断了。战斗持续了七天,日军实在扛不住了,最后自己撤了军。这场大胜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关麟征被中央军称赞为“抗战头号勇士”,还被提拔成了中将。
“冷娃”崭露头角,一战就赢得了大名。日军在战报里特别提到,“第五十二军的抵抗最为激烈”,从此,关麟征的名字就跟“不屈不挠”紧紧绑在了一起。
【一个军等于十个军:台儿庄里捶爆日本“王牌军”】
1938年春天时候,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华北和淞沪那边情况都很紧急,山东的战场变得特别重要。在枣庄往南有个地方叫台儿庄,是个交通要道,那地方地形挺复杂,有河有港,街道巷子也特别多。日本鬼子想打破徐州的防线,把津浦路和陇海铁路交汇的地方给截断,好把咱们的主力部队给包围消灭掉。
那时候,日军集结了第十师团和第十三师团这些厉害部队,由大将板垣征四郎坐镇指挥,总兵力快5万人了,还配备了大炮、坦克、化学武器和高射机枪,一步步往前推进。碰到日军这样的大包围,国军这边呢,由李宗仁来当总指挥,其中一支重要的部队就是关麟征带着的第五十二军,他们主要负责守住主要阵地,还要负责反击突围。
战斗在3月24日正式拉开序幕,日本军队硬是在滕县区域闯开了口子,一路直逼台儿庄。李宗仁将军马上给关麟征下了死命令,让他死守台儿庄的南边,还让他在那里建起三道防线,就像卡住敌人的脖子一样。关麟征呢,他挺机灵,选了台儿庄的南门和小南门那块地方埋伏起来。他的主力部队玩起了“楼房大战”,把街上的巷子都变成了打枪的好地方。
为了别让敌军主力把我们包围,他指挥第三师和第二十五师,跑到黄河东边搞了个“切断支援加穿插反击”。战事最火爆那会儿,关麟征让手下士兵把炸药绑自己身上,直接冲进了敌军的坦克群里,愣是炸掉了五辆装甲车。这可不是瞎编的,是真真切切的事儿——“敢死队”跟现代化的钢铁部队硬碰硬。
台儿庄那场战斗,一共打了18天,五十二军的战士们很厉害,干掉了七千多名日本鬼子,还缴获了22门大炮和一百多挺机枪。那时候,台儿庄的街道简直成了废墟堆,不过,最重要的是,日本的主力部队被咱们完全消灭了。日本有个叫《读卖新闻》的报纸,说这是从中日开打以来,他们遭的最大一次败仗。
打完仗以后,蒋介石发电报表扬了关麟征,并让他当上了“第三十二军团”的头儿。那时候,他才34岁,是整个军队里最年轻的军团级指挥官。更牛的是,就连敌方都承认,关麟征这家伙可不好对付。战后,板垣征四郎在反思时提到:“关麟征带的一个军,战斗力能顶中国普通军队的十个军。”
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是关麟征被称为“铁拳将军”的有力证据。能让对手都心生敬意,那才是真正的勇猛之将。
【打赢仗却保不住乌纱:长沙之后,归隐香江的无声落幕】
1939年9月份,日本第十一军从咸宁那边往南打,想靠着汨罗江这条道儿,冲破湖南的防线,一路直冲到长沙去,好把粤汉线给连起来。这样一来,长沙那边的大仗就开打了,这可是从抗战开始到现在,规模最大的一次守城大战。咱们这边,差不多派了25万兵马过去,全归第九战区的头儿薛岳管。
关麟征那时候是第十五集团军的二把手,带着队伍守在长沙北边的防线,主要看着汨罗江到新开铺那块重要的地方。日军动手前,先用大炮轰了五天,探探虚实,接着三个旅团一起往南包抄。但关麟征早有准备,火力点和水雷都安排好了,硬是把敌人往泥潭里引。
他让前线的战士们假装撤退,把敌人引出来,然后悄悄埋伏起来,反过来把敌人给包围了。在新开铺那一仗,他们一下子干掉了上千名敌人,逼得敌军不得不后退了20公里。到了9月29日晚上,他还亲自带着突击小队,悄悄绕到敌人后面,把三处弹药库给炸了,这样一来,日军的补给线就断了。
这场大战一直打到10月6号,长沙城终究没被攻下,敌人只好撤退。蒋介石在电报里说:“长沙保住了,关麟征功劳最大。”按理说,打了这么漂亮的一仗,应该好好表彰一番。但谁承想,才过了俩月,关麟征就被从前线调走了,虽然职位还挂着,但手里的权力可都没了。
关于这事,大家说法不一,有的人讲他没“趁热打铁”,也有人指责他“贪功冒进”。可实际上呢,那场仗他确实攻下了长沙,但在官场上却栽了跟头。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他被安排去做“云南警备的总头头”。到了12月1号那天,“昆明十二月一号学生大事”发生了,学生们走上街头抗议内战,结果却被军警给强力阻止了,导致好多人受伤甚至死亡,数量还不少。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全国传开了,大家都非常震惊。关麟征呢,他虽然没有直接叫人这么做,但因为他是负责警备的老大,所以最后被判了个“没管好”的罪名。
1946年年初,关麟征丢了军政要职,说是要“等着看怎么安排”,但之后他再也没能重回高位。他回了成都,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教育长,开始搞教育。到了1949年,他彻底不跟军队打交道了,搬到香港,过上了低调的日子。
他以前是在前线带兵打仗的大将,敌人一提“关铁拳”这名字就害怕,但到了和平年代,他就慢慢不再掌大权了。1980年8月,他在香港去世,享年75岁。
静悄悄的结束,不代表没有付出与成就。他历经众多战役,赢得了对手的敬佩,同时以不言的方式目睹了一个时代的落幕。关麟征,一人能当十军之用,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由汗水和伤疤共同铭刻的真实往事。
黄埔杰出将领关麟征简介在华商报的报道中,我们了解到了黄埔军校的一位杰出人物——关麟征。关麟征,他在黄埔军校中表现出色,堪称该校的佼佼者。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赢得了众人的敬佩。在军校的日子里,他刻苦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为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麟征的军事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都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无畏的战斗精神。他的战术灵活多变,总能在关键时刻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因此,他在军队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将领。除了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关麟征还非常注重军队的建设和士兵的训练。他深知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卫国家,因此他致力于提升军队的整体实力。在他的领导下,军队的训练更加严格,纪律更加严明,战斗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总的来说,关麟征是黄埔军校的一位杰出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麟征简介关麟征,这是一位在历史上留有名号的人物。他经历过许多风雨,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不少贡献。早年间,关麟征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胆识。他投身军旅,一步步从基层做起,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干,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他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赢得了上级和同僚的赞赏。除了军事才能,关麟征还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爱国情怀。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他的带领下,部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为保卫家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关麟征的职业生涯中,他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每一个都承载着他的努力和付出。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总的来说,关麟征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