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近日,有人在网上晒出“认养一头牛”在上海、杭州等地地铁、小区场所投放的海报,广告语有“COW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跳槽吧!奶牛,听说你们场晒不到太阳?”等。部分评论认为,此类广告宣传有“嘲讽打工人”之嫌,同时质疑其是否涉嫌侵权BOSS直聘。
针对质疑,“认养一头牛”方面作出回应,表示相关广告画面致敬了BOSS直聘的设计元素,并取得了BOSS直聘品牌方面的许可。同时,强调“这则广告的创意是通过招聘奶牛,表达对奶牛的重视,像招聘人才一样,也传达出牧场的环境”。
但这一回应并未完全平息公众的质疑,有网友表示,广告创意应更加注重社会影响,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同时,也有行业人士指出,企业在追求营销效果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
在很大程度上,一则广告推出后,如何解读就不是能由企业来决定的了。这则广告引发不小的争议,至少说明它所带来的客观营销效果,与企业的预期目的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即便不说是彻底“翻车”,但对于企业形象的塑造而言,难言是好事。类似的企业广告所产生的争议现象,其实在过去也早就有之。它们所提醒的一个朴素常识依然是:企业在创新广告营销方式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大众的心理感受,至少要避免带来误读乃至冒犯。
像这次的广告中,诸如“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跳槽吧!奶牛”等广告语,的确是容易让人联想到时下“打工人”关于“牛马”等自嘲的说法,由此被一些人认为有“嘲讽打工人”之嫌,其实并不让人意外。要知道,“打工人”自嘲是一回事,而一家企业在营销中给人以一种“嘲讽打工人”的观感,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两者的性质有明显的区别。毕竟,即便是调侃,一家企业若专门拿“打工人”的“痛点”来开涮,既是不得体、轻佻的,也有悖企业本该承担起的社会责任。
退一步讲,企业固然可以在“打工人”的自嘲中,或是在一些流行的职场“亚文化”中去寻找广告营销的创意灵感,以增加广告的情感共鸣,但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体现恰当的边界感,非常考验创意和尺度的拿捏。
当然,不少网友质疑这类似乎有“越界”嫌疑的营销方式,也可能是对一种“黑红也是红”的营销心理的本能反感。不可否认,近年来部分企业或机构、个人,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和流量的最大化,的确存在着一种畸形的“炒作”心理,仿佛只要能“红”,不管是哪种方式和结果的“红”,都能接受。为此,不择手段搏出位的现象并不少见。面对这一现实背景,企业在营销创意的设计上,就应该更多些慎重,否则就可能受到某种“刻板印象”的牵连。
不过,也如一些网友所指出的,面对这样的创意营销方式,外界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少些玻璃心,别啥都对号入座。一个相对包容的社会舆论生态,也利于更多合理创意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