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打死蒙哥大汗,儿子王安节拒绝投降忽必烈,不屈而死

幽默漂流瓶 2025-02-24 10:36:09

在公元1275年的时候,常州城不幸陷落了。当时有个叫王安节的人,面对敌军,他毫不畏惧地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你们的蒙哥大汗,那可是被我给打伤,最后才丢掉性命的。”这话可谓是充满了豪气与不屈。之后呢,敌军将领伯颜前来劝王安节投降,想让他放下武器,归顺己方。然而,王安节坚决地拒绝了伯颜的劝降。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宁死也不愿屈服于敌军。就这样,王安节带着那份坚定与从容,慷慨赴死了。他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硬汉,其英勇无畏的气节实在是令人钦佩。

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将,名叫王安节,他的父亲是王坚。在1258年的时候,蒙古方面兵分三路向南进发。其中,蒙哥大汗亲自率领中路军,目标直指川蜀地区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企图要摧毁宋军所构建的山城防御体系。

合川有一座钓鱼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险要,这种地势使得它易守难攻,自然而然就成了双方激烈争夺的关键所在。在守卫这座城池的过程中,有王坚、王安节父子二人。其中,王坚主要负责精心策划整个城池的防守策略等相关事宜,而王安节呢,则承担着带领士兵进行战斗的重要职责,父子俩各司其职,一同为守护钓鱼城而努力。

王安节这个人啊,那力气可大得很,简直可以说是力大无穷呢。而且他特别喜欢使用双刀作为武器,在战场上可威风啦。当时面对蒙古军的进攻,王安节表现得极为英勇。蒙古军白天来攻城的时候,他就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应对办法。到了夜晚呢,他就带着士兵去偷袭蒙古军的营地,不停地袭扰敌军。这一下可把蒙古军折腾得够呛,让他们根本没法好好休息,整天都不得安宁呢,就靠着这样的作战方式,王安节还屡立战功呢。

蒙哥大汗亲自来到了前线进行督师作战,如此一来,蒙古兵的兵力规模进一步扩大,数量得以增加。而且,他们还精心构筑起了十分坚固的堡垒。在这种情况下,王安节原本想要通过偷袭去获取战机的机会就彻底没有了,无奈之下,他只能指挥军队全力进行严防死守,以此来抵御蒙古兵的进攻了。

在当时的战场上,有着险要的地势可作依托。王坚和他的儿子王安节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凭借着弓弩以及抛石机等作战器械来全力抗击蒙古军队。在激烈的交战过程中,他们成功地打死了蒙古一方前锋大将汪德臣。而蒙古的首领蒙哥呢,在这场战事里也不幸受了极为严重的伤。如此一来,蒙古军队没办法再继续作战,只能被迫选择撤兵。结果在班师回朝的路途当中,蒙哥就驾崩离世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合川钓鱼城的坚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王坚父子在其中更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想当年,他们成功守住了合川钓鱼城,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呢,而且还极为关键地打死了蒙哥大汗,这对当时的局势影响可太大啦。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那时贾似道专权,整个朝堂被他弄得乌烟瘴气的。王坚、王安节父子那可都是刚正不阿之人,他们对贾似道这样的奸佞当道的情况深恶痛绝,秉持着自己的气节,根本不愿意去配合贾似道那一套。也正因如此,他们遭到了贾似道的打击报复,实在是让人觉得既气愤又惋惜呢。

在1260年的时候,王坚被调离了合川这个地方。这之后呢,贾似道还接二连三地对他进行贬谪。面对这样的遭遇,王坚心里满是忧愤,最后就这么含恨离世了。而王坚的儿子王安节呢,日子也不好过。他同样遭到了排挤,没办法在重要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只能在金陵担任一位副将罢了。那些真正打仗的事儿,根本就没他参与的份儿呢。

在1273年的时候,元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最终成功攻克了襄阳城。而襄阳守将吕文焕呢,在城破之后选择了投降元军。当时啊,贾似道也曾派援军前往襄阳和樊城试图解围。可这些援军的表现实在是太差劲啦,有的一碰上敌军就全线崩溃,一路逃窜,一下子溃败了上千里地;还有的则是直接在战场上打了败仗后就投降了敌军。就因为这样的情况,整个朝廷内外那可是一片哗然,大家都在纷纷议论这件事儿呢,对这些情况都感到十分震惊和不满。

在1275年的时候,当时的局势已经糟糕到了濒临崩溃的程度啦。面对这样的情况,贾似道没办法,只好率领着多达15万的大军前往丁家洲那个地方,去和元军展开对战。可是呢,这个贾似道心里头还一直盘算着要和元军议和呢,所以在战场上根本就没有主动向元军发起攻击的意思。结果呢,反倒被元军的阿术在这一战当中给打得一败涂地,大军一下子就被打垮了。

在当时的局势下,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有一支多达15万人的大军,然而他们却遭遇了溃败的命运。就在这时,蒙古铁骑抓住机会,一路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而沿江一带负责守卫的将领们呢,他们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失望。其中一部分守将,一看到敌军来势汹汹,竟然直接弃城而逃,完全不顾及自己肩负的守卫职责。还有一部分守将呢,他们的做法更是过分,干脆就投降了敌军。而且,这些投降的将领还改换了门庭,转身就去充当元军的帮手,成为了元军去消灭南宋的急先锋,在灭宋的行动中积极效力,实在是令人气愤又惋惜啊。

当时王安节奉命坐镇金陵。可没成想,主帅竟然逃走了,这一下局面变得十分艰难。没办法,王安节只能把那些已经溃散的士兵们召集起来,然后带着他们在雨花台这个地方和元军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血战。然而,实际的情况对他们极为不利,毕竟他们所拥有的兵力实在是太有限了,和元军相比,双方力量的差距那可真是悬殊得很。在这样巨大的实力差距之下,王安节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元军的攻势,这场战斗以失败告终,之后他只好撤回临安去了。

当回到临安的时候,所面临的局势愈发糟糕了起来。要知道,此前贾似道已然遭到了贬谪,被发配到地方去了,可谁能想到呢,他在半路上就被人给打死了。按说呢,这样一个弄权之人不在了,情况或许该有所好转吧,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此时朝中的陈宜中和留梦炎这两位丞相啊,他们可没把心思放在好好治理国家、挽救局势上,反而是一个劲儿地争权夺利。而且啊,这两人还心存幻想,企图通过和敌方议和的方式来解决当下的难题。他们这样的做法,让朝廷上下、临安城里的百姓们心里都没了底,人心变得浮动不安起来。

王安节对投降派那是极为痛恨的,为此还和他们狠狠地吵了一架呢。当时的情况是元军来犯,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难,王安节一心想着要抗击元军,守护自己的家国。于是呢,他毅然决然地从临安出发,踏上了自己的征程。在这之后,他还积极地去招募义军,就是想要汇聚更多的力量来对抗元军。之后,他便前往苏州,跟随张世杰一同为保家卫国的大业而努力奋战。

话说当时,张世杰与王安节将各自所率的兵力会合到了一起,然后便朝着镇江进发,目的是要在那里进行防守部署。到了镇江之后,他们在焦山这个地方,和元军的主力部队遭遇了,一场大战就此展开。在这场战斗当中呢,张世杰采用了连环战船的战术。这种战术就是把好多战船用铁链之类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整体。可这一战术虽说有它的优势,比如能让战船之间相互配合、增强整体的稳定性等,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那就是使得整个船队的机动性严重不足。而元军这边的张弘范那可是个很会寻找战机的将领,他一下子就瞅准了张世杰这边因为连环战船战术而出现的这个机动性不足的破绽,趁着这个机会,迅速发起攻击,就这样打了张世杰一个措手不及呢。

王安节提出了一个作战方案,那就是把战船分散开来,分成好几路去迎战敌军。他觉得这样做的话,即便最终没办法取得胜利,起码也能够让己方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存下来。然而,张世杰并没有采纳王安节的这个建议。更糟糕的是,陈宜中这边呢,也没有派出军队去进行救援。就因为这一系列的情况,最终导致了焦山之战出现了极为惨烈的失败局面。

当时的场景可谓惨烈非常,数千艘战船燃起了熊熊大火,那火势极为凶猛,火光直冲向天空,把天都映得一片通红。而这大火一路蔓延,竟然烧到了王安节在陆地上所设的营垒之处。就在这个时候,汪良臣带领着蒙古骑兵从某个方向冲杀了出来,他们迅速摆开阵势,对着那些正在溃逃的宋军,万箭齐发,一时间箭如雨下,纷纷射向宋军,使得宋军在逃跑过程中又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话说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王安节在毫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地去迎战了。他就带着仅仅数百名的亲兵,便毅然决然地与来势汹汹的元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那战斗场面可谓是异常惨烈,可毕竟敌众我寡,没多久,王安节他们就被元军给重重包围在了阵中,形势那是相当严峻呐。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江钲所率领的殿前司禁军及时赶到了战场。这江家军那可真是英勇无畏,一到就立刻奋勇地朝着元军冲了过去,与元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杀。他们个个都鼓足了劲儿,毫不畏惧,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地冲破了元军那严密的防线,总算是把被困在阵中的王安节给顺利地救了出来。

在经历了一场大难却幸运存活下来之后,王安节没有丝毫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战斗下去。之前从焦山成功突围出来的他,深知当下局势危急,保家卫国义不容辞。于是,他开始积极行动起来,着手招募义军。凭借着自身的威望以及对家国大义的那份赤诚之心,他逐渐把那些在之前战斗中溃散的士兵一一聚集起来。在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王安节便带着这支重新凝聚起来的力量,马不停蹄地前往常州。因为在常州,有姚訔、刘师勇正在坚守城池,抵御外敌,那里急需支援。王安节此去,就是要协助他们共同守护好常州这座城池,为保卫家园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此前,元军成功攻克了常州城,不过当时常州城里负责防守的人并不多呢。后来,宋军又把常州给收复回去了。元军那边得知宋军拿下了常州这个消息之后,元军的主帅伯颜就采取了一个行动,他派了南宋的降将张彦来到宋军这边,目的就是想要劝降宋军呢。

话说张彦来到了常州城下,这时候王安节站了出来,对着张彦那可是义正词严地痛加斥责啊。王安节指责张彦叛国这种行径实在是太恶劣了,并且毫不客气地让他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就像那种把头缩起来,只想着能勉强混口饭吃、混身衣服穿就行的人一样,可别再出来在这节骨眼上搞破坏、坏了大局。被王安节这么一番痛斥,张彦那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脖子根儿,心里别提多羞愧了,实在是觉得没脸再待下去,最后只好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常州城下。

话说张彦前去劝降,结果失败了。之后呢,伯颜又派出了范文虎前往执行劝降之事。这个范文虎啊,他可是贾似道的女婿呢,不过此人品行不端,在半路上就直接投降了元朝。而当时还有个叫王安节的人,他和贾似道之间是存在着仇恨的。所以当看到范文虎出现的时候,王安节毫不犹豫,立刻安排手下的弓弩手提前埋伏好。等到范文虎进入了埋伏圈,弓弩手们一起发箭,就这么把范文虎给射伤了。

话说当时伯颜正在攻打常州,形势十分危急。常州这边的王安节呢,心里很着急,就赶紧派人去向文天祥求救,盼着文天祥能派些援兵过来,好解常州之围。文天祥得知这一情况后,也是立刻行动起来,马上派尹玉和麻士龙带领着八千兵马,火速赶去救援常州。可谁能想到呢,这一路并不顺利。当他们行军到途中的时候,突然遭遇了阿术所率领的兀良哈部蒙古骑兵的伏击。这一下子可就糟糕啦,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之下,尹玉、麻士龙带领的这八千兵马最终没能抵挡住,结果是全军覆没,实在是让人惋惜不已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常州已经失去了援军的支持,这使得它所处的局势愈发危急起来。然而,即便面临着如此艰难的困境,宋军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立场,坚决不愿意向敌军妥协。后来,伯颜率领元军成功攻破了常州城。就在城破之后,出现了极为壮烈的一幕:有五百多名僧兵,他们手持着写有“降魔”字样的大旗,毫无畏惧地朝着元军猛冲过去。这些僧兵们怀着满腔的热血与坚定的信念,在与元军激烈的战斗中,全部英勇地战死在了沙场之上,没有任何一个人选择投降,他们以这样决绝而英勇的方式展现了不屈的气节。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姚訔带领着士兵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战斗过程中,他始终坚守,坚决不向敌军屈服,最终英勇牺牲了。而刘师勇呢,在战斗里奋力拼杀,经过一场浴血奋战后,成功从重重包围中突围出去了。再说王安节,其实他原本是有机会逃走保命的。然而,当他看到姚訔已经阵亡的消息后,内心悲痛万分,那股悲愤之情一下子就涌了上来。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又率领着士兵杀了回去,和元军再度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王安节双手紧握着双刀,在战场上与元军展开了极为激烈的争夺之战。无论是每一条可供通行的道路,还是每一栋矗立着的建筑,都成了他奋勇守护的目标。在那惊心动魄的格斗过程里,他凭借着自身非凡的武艺和无畏的勇气,独自一人便成功击杀了二十几名元军。激烈的战斗使得他身上的战袍都被不断溅出的鲜血给染得通红,那鲜艳的红色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斗的残酷与他的英勇无畏。

当时的场景十分惨烈,王安节身边的亲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血泊当中,到最后,就只剩下王安节孤零零的一个人了。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战斗下去。只见那元军如潮水一般蜂拥着朝王安节扑了过来,面对这样的情形,王安节可不愿意就这么乖乖地束手就擒。只见他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又接连砍杀了好几名元军呢。不过,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他自己的左右两臂也不幸被敌人给砍伤了。

王安节在那场战斗中真的是拼尽了全力。当时面对的元军数量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虽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打到最后力量耗尽,不幸被元军给俘虏了。而元军的伯颜呢,他打心底里敬佩王安节,觉得王安节确实是条有骨气的汉子。只是可惜,伯颜并不知道眼前这位让他心生敬佩的人到底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呢。

话说当时,伯颜吩咐手下人去进行问话。这时候,王安节大声高呼道:“我,乃是节度使王坚的儿子呢!想当年,在合川钓鱼城发生的那场大战之中,你们蒙古的蒙哥大汗,就是被我们给打伤了,而且最后因为这伤势过重而死去啦。”

王安节主动报上了自己的姓名,而这一举动竟让伯颜对他愈发地心生敬佩之情。于是,伯颜便试着劝说王安节,希望他能够归顺忽必烈,去为元朝效一份力。要知道,忽必烈向来欣赏南宋那些忠义之士呢。在伯颜看来,王安节要是肯投降的话,即便得不到极为重要的任用,那最起码也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大家知道吗,其实王安节要是愿意投降的话,压根儿就不用一直坚持到当下这个时候,他早就有机会去投靠别的阵营,改换门庭了呢。可王安节这人特别有骨气,坚决宁死也不投降。那伯颜呢,也不死心,还反反复复地劝说了他好几天,想着能把他劝降过来。但不管伯颜怎么劝,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王安节就是不松口。没办法,伯颜最后只好下令把王安节给杀了。

在南宋时期啊,有这样一对父子,那可真是相当了不起,他们就是王坚和王安节父子俩。这父子二人堪称忠义之士,对南宋那可真是赤胆忠心呐,这份忠心就如同日月那般明亮闪耀,是清清楚楚能让人看见、能被后人铭记的。只可惜,当时南宋的局势已经糟糕到了一种地步,就好像是一艘千疮百孔的大船在风雨飘摇中,大势已去喽。面对这样江河日下的局面,即便有像王坚、王安节父子这般忠心耿耿又有能耐的人,也不是凭借着人力就能够将南宋那衰败的命运给挽回过来的。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