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曼城的改变,感受瓜迪奥拉的尝试,就像初春地下暗暗苏醒变化的草根。
上半场曼城保持了一个较为疏开的前场压制阵型。进攻时,这种人员梯次排列,极大提升了对局部进攻的保护,也限制了诺丁汉森林的反击。比赛在一长段时间内,曼城的控球比甚至进入了90%,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对手刚抢得球权试图发动反击,既被曼城扼杀在发起阶段。
但曼城教练组对进攻保护的重视和诺丁汉森林的防守强队使得球队的进攻出现一定的脱节。这一点曼城上下半场京多安和德布劳内的改变也能看出端倪。
在曼城进攻的40-45米区域过程中,诺丁汉森林培植了紧密的防守站位压缩空间,左中场上前压制持球队员与双前锋形成三人防守,其他中场根据情势快速左移。这时诺丁汉森林事实上在左中场形成了三前锋两中场和后卫线的三层防守线。加之主队球员的体能输出保证其强力的防守战力输出。
曼城虽然在这样高能的防守输出下能够穿越对手,但是到达30米和禁区内时进攻已是强弩之末,且球员在应付了诺丁汉森林高能输出后减少了锋线和中场线的联动。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球队迅速完成穿越建立优势后的程序性传中(多少带了些无奈)。而不是建立绝对优势后有序空位激光制导的远程打击。
球队无论是因为为了保持完整进攻保护体系防范对手的反击,还是因为击穿对手强力防守后的倦怠都使得门前的接应点过于单一。
上半场几次对球门的威胁和得分也证明,当曼城增加了前锋身后接应点后就能提升对对手球门的威胁。
下半场曼城主要通过京多安和德布劳内的回撤保证锋线与中场的联动。整个进攻体系动静结合,既保持了整体框架的稳定,又通过不断的变化保持对对手局部防守的扰动。
未来这一进攻体系将是曼城的主要进攻方式。
曼城本应带走三分,但其上半场进攻的缺陷使得诺丁汉森林的防守意图容易达成,精力和体力未被有效消耗,因此诺丁汉森林的防守和进攻都能达到一定的战术效果。
我认为曼城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他们的主动选择。进攻是球队和球员天生的欲望,放任的进攻必然能保持连续性,只有提前理智的控制才能保证完美的进攻保护。控制过了头的曼城正在经历改变的阵痛。
希望看到更好的曼城。
说那么多有用?直接点就是要么见好就收要么改变打法继续攻,说白了就是要换人上去,把浪费机会的人换下来。结果瓜瓜跟观众一样看看80多分钟,直到别对手搞进去一个球才想起自己还有5个换人名额没有动[呲牙笑]
DJare不大色阿萨尔经历
重视们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