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毛泽东向黄永胜打听一人,林彪得知后连夜为其安排职位

多才柑桔 2025-04-12 11:06:19

有一张毛主席特别中意的照片。那是1937年拍的,照片上是毛主席和18位伙伴一起照的相。照片边缘,还有毛主席亲手写的字:“从1927年秋收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开始,到现在还活着的大概几十个人,这里只是一小部分。”

在这一堆里,张宗逊将军也是其中一个。

【毛主席身边的“禁卫将军”】

1927年那会儿,蒋介石在上海搞了个大动作,来了个反革命的大转弯,那股血腥风气嗖的一下就从上海吹遍了全国。各地的革命勇士和共产党朋友们,那真是遭了大罪,受了不少苦头。没多久,汪精卫也按捺不住,开始对革命的人动手。眼瞅着形势不对,中共中央在武汉火急火燎地开了个大会,商量来商量去,最后拍板决定,得通过武装起义,好好跟国民党那帮人的行为对抗到底。

为了顺利推进武装起义,中央决定让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回到湖南,跟湖南省委一起挑起湖南秋收起义的大梁,主导整个行动。

9月份的时候,秋收起义打响了。在那次激烈的战斗中,张宗逊把自己的指挥打仗和管理队伍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任务完成得相当漂亮。因为这样,张宗逊的表现让毛泽东开始注意到了他。起义部队在三湾进行了改编之后,张宗逊就被安排到了特务连,担任了副连长的职位。他的头等大事,就是要确保毛泽东的安全无虞。

对于这样的计划,张宗逊全力赞同,毕竟这不是他头一回和毛泽东打交道。想当年在黄埔军校学习那会儿,他就悄悄跑去听毛泽东在广州开的农民运动培训班讲课,心里头对毛泽东那叫一个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毛主席身边做事,张宗逊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头,他把自己最拿手的本事都掏心掏肺地教给了手下的战士们。有那么一回,张宗逊跟平常一样带着大家出操练习,可没多久,天上就飘起了绵绵细雨。没办法,张宗逊只好指挥战士们转移到一座祠堂的大厅里,继续练习步枪怎么瞄得准。

就在这时,毛主席慢悠悠地踱步到祠堂那儿,瞧瞧大家的训练咋样。张宗逊一瞅见毛主席,立马立正,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汇报了人数和训练的项目。毛主席瞅着张宗逊,眼神里全是赞许,开口就问:“你们能打到多远外的敌人?”张宗逊胸有成竹地说:“三四百米不成问题。”

毛泽东咧着嘴笑着说:“还行啊,就这么继续练,等本事练到家了,啥都不用怕。”毛泽东这番称赞,让张宗逊和战士们心里头别提多受鼓舞了。

那时候,坏人和强盗到处都是,就连自己队伍里也有人心志不坚,可能会背叛捣乱。所以,保护毛泽东的安全就成了张宗逊最头疼的事儿。后来,在送毛泽东去井冈山的路上,张宗逊生怕出啥岔子,整天就跟毛泽东粘在一块儿,不管是打仗还是休息,张宗逊都紧跟在毛泽东身边,一步不离。

去井冈山的旅途中,张宗逊和毛泽东结下了很深的交情。那时候,因为赶路太急,毛泽东的草鞋磨破了,脚背也被鞋带磨得溃烂化脓了。张宗逊瞧着毛泽东这样,心里挺不是滋味,就赶紧和几个战士找来路边的竹子,绑了个简易的抬架,打算抬着毛泽东继续前行。

其实大伙儿都差不多,战士们大多都走得脚底起泡了。所以,当张宗逊提出来要抬着毛泽东走的时候,毛泽东怎么都不答应。张宗逊还是一个劲儿地坚持,两个人就这么僵着,心里其实都挺感动对方的坚持。最后,毛泽东还是拿起棍子,跟大家一样,迈开步子继续走。

张宗逊不仅得确保毛泽东的安全无虞,还得负责去搞情报。在井冈山跟敌人周旋那会儿,要打赢仗,就得摸清敌人的底细。可那时候咱们部队条件有限,没有啥高科技监听玩意儿,所以毛泽东就老让张宗逊出去找报纸,好了解敌人的情况。

有一次,负责侦察情报的同志回来后,手里拿着几份报纸。报纸里头讲了朱德带着南昌起义的队伍在广东那边的事儿。张宗逊一看,赶紧就把报纸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瞅见报纸上的消息,也是高兴得不行,当下就让人去联系,这才有了后来朱毛两支队伍汇合的事儿。

1928年,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汇合后,张宗逊就被提拔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一个连长,那时候,连长位置可不多,他就是其中之一。从那以后,张宗逊总是跟在毛泽东身旁,确保他的安全无虞。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会儿,张宗逊一直跟在毛泽东身边,打了不少硬仗,浑身上下伤了不少地方。一次次的反“围剿”战斗里,张宗逊进步飞快,立大功可不少。

跟在毛泽东身边久了,张宗逊也慢慢琢磨出怎么从报纸里淘点有价值的东西。等部队一到瑞金,张宗逊就接到命令,带着几个人去瑞金县邮政局翻报纸。他一眼就瞄到了一条关键信息。报纸上说,“独七师的刘士毅和萧致平团,正追着共军跑呢,说是朱毛部队眼看就要被吃掉了。”

张宗逊脑袋里嗡的一下,心想国民党军队正往瑞金那头奔呢,他赶紧把这情况跟军委说了。军委一听,立马拍板,决定队伍不在瑞金多磨蹭,直接奔大柏地而去。国民党那边可没想到,就这么一条不起眼的信息,竟然把自己的行军路线给暴露了。

新年头一天,红军在大柏地设下了埋伏,专等国民党军队经过,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国民党那边,仗着武器装备好,抢先占了几个高地。可就在这时,张宗逊带的预备队冲了上去,跟敌人面对面干了起来。一番激战后,红军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还追着他们跑了二十多里地,这才停下。

这次战斗让萧团全军覆没,我们抓住了800多名敌人,还收缴了800多把枪。

张宗逊是从井冈山一步步历练出来的高级军事领导,他对党和毛主席忠心耿耿。在那些特别难熬的战斗岁月里,张宗逊总是豁出命去战斗,遇到危险从不退缩,打起仗来特别勇猛,堪称是毛主席的贴身“保镖大将”。

【毛主席:咱俩真的有缘分】

第五次对抗“围剿”没能成功后,党中央决定换个打法,开始大转移,张宗逊也带着队伍踏上了长征路。在长征的队伍里,有个挺特别的连,叫休养连,张宗逊挑起了保证他们安全走完长征的重担。

休养连里头,有不少是咱们党和国家的头头脑脑,还有一些在团战以上负了伤的干部,以及领导人的亲人啥的。长征那会儿,环境条件差得离谱,国民党军队不是在前面堵,就是在后面追。张宗逊觉得,当个休养连连长,可比带着红军冲锋陷阵难多了。

张宗逊得负责保障休养连大家伙的安全,所以他得去找向导,搜集吃的,还得安排住的地方。为了让大家心情好点,不沮丧,他还经常给连队的人讲故事,提振大家的士气。

红军走到彝族人多的大凉山时,因为那里的山路特别曲折,很容易就走丢了,所以特别需要当地人给指路。国民党那些坏人为了让红军不好过,到处乱传假话,讲红军一到彝族地界,就会放火、杀人、抢东西,这让彝族朋友们开始对红军有了防备。

所以,红军早早就派了人去跟当地的彝族部落沟通,重点讲了讲他们的革命规矩和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前锋队伍碰上彝族部落的勇士时,人家打他们也不还手,骂他们也不回嘴,这样才慢慢赢得了彝族部落的信任。后来张宗逊说,要不给彝族朋友们带点礼物吧。结果这一来,红军不仅顺顺利利地过了彝族的地盘,还跟彝族的老百姓建立了特别深的交情。

过泸定桥那会儿,虽然前头的队伍已经把敌人给打跑了,光秃秃的铁链上也铺好了木板,可这桥还是晃得厉害,稍不留神就能栽到下面那急流里去。张宗逊瞅着桥头站着的那些老弱病残,还有那一大堆行李,心里直犯嘀咕。还好有军委纵队警卫部的人搭把手,休养连这才算是安安稳稳地过了河。

翻越白雪皑皑的山峰,穿越茫茫的草地,在张宗逊的指挥下,休养连一一克服了重重困难。对那些伤势很重的战士和身体虚弱的老同志,张宗逊总是安排他们骑马,而让那些年纪稍大的同志拉着马尾巴跟着走。就这样,大伙儿硬是挺着,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走完了长征路。

长征结束后,张宗逊终于和毛主席碰头了。毛主席一见到他,脸上就乐开了花,笑着说:“张宗逊啊张宗逊,你这革命一趟,居然又从南边绕回自个儿家门口了。”因为张宗逊老家是陕西渭南的,所以毛主席就交给他一个挺重要的差事,让他给中央红军带路。

1937年的时候,张宗逊28岁,被中央军委提拔为第一局局长,他得管作战、文秘、机要、警卫还有行政这些事儿,这可是中央的重要部门。毛主席让他赶紧着手准备,把军委机关从保定搬到延安去。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张宗逊,那绝对是毛主席对他的信任。

接到任务,张宗逊立刻安排警卫团的一小部分人马,火速赶往延安做准备。他们分好了各个单位要住的地方,设好了警戒线,还搞了个周全的搬迁方案,然后拿给毛主席看。毛主席点头后,各单位就开始搬家了。这一路上,张宗逊都紧跟在毛主席身边,确保他的安全。

走在转移的路上,毛主席想起了以前的事儿,他对张宗逊说:“老张,你还记得不?十年前,你护送我到井冈山,硬让我躺在担架上。现在,你又陪着我去延安,咱俩这缘分,真不是盖的。”

张宗逊不由得感慨万分,想当年,他还只是个卫士头头,转眼间,就已经坐上了高级指挥的位置,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红军到了延安后,张宗逊不光打仗,还当上了甘泉的警备头头,他得把当地的武装队伍整合起来,把土匪给灭了,再建个政府。这活儿他干得又快又好,毛主席特别看重他。那一年,张宗逊简直就是毛主席的左膀右臂,天天围着他转,帮他处理军务上的事儿。跟着毛主席,他也学到了不少好东西,特别是怎么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解决问题。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对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侵略。这时,共产党和国民党再次携手合作,共同对抗外敌。红军的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还有陕北的军队,都被重新组织成了八路军。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被改编成了120师,而他手下的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呢,则分别被精简成了358旅和359旅。

贺龙为了让大伙能专心对付敌人,就跟中央提议,得找个大将带358旅。毛主席琢磨了好一阵,觉得张宗逊挺合适,就把他给推上去了。这么一来,张宗逊就成了358旅的领头人。他带着队伍直接冲到了打仗最前线,在华北那片儿到处跑,跑到山西各地去打游击,又是游击战又是运动战,把好多日军都给干掉了。

然而,就在八路军奋勇抵抗日本鬼子那会儿,蒋介石却在背后偷偷使绊子。他不仅暗地里动手脚削弱八路军的战斗力,还悄悄派出大批军队,在安徽一带埋伏偷袭新四军,害得6000多名新四军战士英勇牺牲。

国家危难之际,蒋介石的做法真是太狠毒了,让人无法忍受。毛主席很快就察觉到,蒋介石主要想对付的是咱们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为了避免再次遭遇不幸,毛主席既要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抗击日军,又得调配兵力,确保陕甘宁边区的安全无虞。

没错,就在抗日战争快要收尾的时候,蒋介石的那点坏心思是越来越藏不住了。他直接给胡宗南手底下的十多个旅下了命令,打算一举拿下陕甘宁边区。好在毛主席早就对蒋介石有所防备,他立马就让前线的张宗逊部队火速赶到黄河西边,准备跟国民党军队干上一仗。

这时候,张宗逊的队伍飞快地壮大了起来,从一开始的四千多号人,一下子增加到了一万多。他回到延安,跟毛主席讲了讲队伍壮大的事儿,毛主席听了,脸上一直挂着笑,说道:“真没想到,你三十岁了,本事也越来越大了,都成了万人大军的头了。这次叫你来,就是为了商量怎么对付蒋介石。”张宗逊连忙点头,说啥都听毛主席的。

1945年的时候,日本那边已经明显打不动了,蒋介石的真面目也就露出来了。他赶紧给胡宗南下了命令,让他去攻打我们边区的关中地带。不过我们毛主席早有准备,他立马就向国内国外发了电报,把蒋介石的坏心思给公布了。接着,他就派张宗逊去跟胡宗南对着干。张宗逊挺有本事,他用了个妙招,就是正面拖着敌人,两边再包抄过去,结果就把敌人给打败了,党中央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毛主席:张宗逊哪里去了?】

解放战那会儿,蒋介石主要攻打的是陕甘宁和山东这两个解放区。他这么干,是想先除掉解放区的两个得力助手,好让华北和东北的解放军没法联手。他盘算着先拿下东北,然后再转头去打中共中央在的延安。

明白情况后,毛主席立刻给贺龙发电报,让他安排张宗逊带着晋绥第一纵队去帮陕北那边。张宗逊接到指令,二话不说,立马带上部队没日没夜地赶路,直奔延安,又一次挑起了保护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任。

张宗逊抵达延安以后,毛主席看起来安心了不少。等朱德和他把部队都集合好,两人就开始检阅。战士们被激励得不行,都攥紧拳头,大声喊着:“毛主席长命百岁,我们拼了命也要保护毛主席,拼了命也要守护党中央!”

另一边,蒋介石仍然不死心,他又拉来了34个旅的大军,气势汹汹地朝延安扑过来。这时候,毛主席手头能用的就只有张宗逊带的那点近卫兵了,其他的队伍都撒在各地的解放区呢。国民党那边的人数,快是咱们近卫兵的十倍了,延安这地方咱得赶紧撤,不能多待。

接着,毛主席决定从延安撤出,给胡宗南留下了一座没人的城。为了方便行动,中央军委把陕甘宁边区的队伍和快到的晋绥第二纵队合到了一起,成了西北野战兵团,彭德怀当上了总指挥,张宗逊则是副司令还兼着第一纵队的司令,他们的任务就是保障毛主席的安全。

说起保护毛主席这事儿,张宗逊那可是顶尖的高手。他带的358旅,经过无数次战斗,变得跟尖刀一样利,硬得跟石头似的,在守护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任务里,那可是立了大功。后来,第一纵队连着打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这三仗,一下子就把陕北的局势给稳住了。

张宗逊带的队伍打仗特别厉害,赢了一次又一次,连毛主席都夸他做得好。

在解放大西北那会儿,张宗逊帮了彭德怀大将军大忙,他们一块儿打下了西安、兰州、银川这些地儿。他们成功地把马家军给击败了,让大西北这片占了全国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土地重获自由。这事儿,对解放新中国来说,那可是大功一件,张宗逊绝对是功不可没。

新中国刚站稳脚跟没多久,朝鲜那边就打起了仗。这时候,彭德怀大将军被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头儿,赶去朝鲜帮忙。毛主席呢,就让张宗逊临时管起了西北军区的大小事务。张宗逊接手后,那是真不含糊,把残留的国民党兵马收拾得干干净净,土匪也一锅端了,工作做得相当漂亮。

战争那会儿,张宗逊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身边最铁杆的保护者。他经历过无数次的风浪,确保党中央安然无恙。毛主席对张宗逊,那信任可不是一般的深。但到了六七十年代,林彪他们一伙人,为了搞自己的小九九,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把这牢不可破的信任给拆散了。

1961年那会儿,叶剑英、粟裕、张宗逊三人挑起了军训的大梁,郭兴福的教学方法也恰好在那时冒了出来。军事训练搞得热火朝天,紧接着,一场比武大赛就拉开了序幕。毛主席亲自跑到北京西郊的训练场地,来看这场热闹的比武。张宗逊紧跟在毛主席身边,不停地给他讲解场上士兵们的训练状况。

这时候,林彪不高兴了,他挑出军队训练中的一大堆毛病,想借此抵消训练带来的好成绩。张宗逊一听就急了:“咋能光盯着坏处,不顾好处呢?”他坚决反对林彪的说法,还是按自己的那一套来。结果,到了1966年以后,张宗逊就被关了起来。

面对重重困难,张宗逊心里头就靠着一个念头撑着,那就是毛主席。他打心底里相信,毛主席肯定不会把自己忘掉,早晚有一天会想到自己,给自己平反昭雪。

1971年那会儿,毛主席跟黄永胜聊着部队学习和训练的事儿,突然间,他脑海中浮现出了曾经保护过自己的卫士张宗逊的身影。于是,毛主席就直接问黄永胜:“张宗逊现在在哪儿呢?”黄永胜一听这话,当时就愣住了,他压根儿没想到毛主席会冷不丁地提到张宗逊。

瞅见毛主席那锐利的目光,黄永胜心里一咯噔,但很快就稳住了神,随口编了个话:“他现在济南军区干着副司令的活儿呢。”毛主席一听,缓缓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啥,就没再往下问。

黄永胜压根猜不透毛主席心里打的啥算盘,可这一问让他心里直犯嘀咕,立马就跟林彪说了。林彪呢,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毛主席到底怎么想的,所以赶紧连夜派人去找张宗逊,跟他说:“军委有令,你得赶紧去济南军区那边报到。”

张宗逊虽然不清楚具体情况,但还是遵从指令去了济南军区任职。在军区的时候,他卖力干活,想办法给自己讨回公道。一直到林彪事件爆发后,中央军委才正式为他平了反,他也因此重新和毛主席取得了联系。

0 阅读: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