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蜀汉王朝·武将篇·第32期 文/东方夜未眠 图/东方夜未眠 )
公元263年,已经掌握曹魏王朝大权的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而且势如破竹的攻入成都,迫使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在这场灭国之战中,涌现了很多名将,在剑阁死守的姜维,在绵竹战死的诸葛瞻父子,还有在关中力竭战死的傅佥,扼守黄金围的柳隐等等,这些武将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蜀中无大将”纯属笑话,当不得真。然而在众多武将之中,却唯独有一人最令人难忘。
这位武将并没有参与蜀汉保卫战,作为留守将军坐镇巴东永安,然而正是因为其在永安城的杰出表现,让人无法忘怀。他不是别人,正是被很多三国迷称之为蜀汉王朝最后的武将荣耀——罗宪,扼守永安城,让东吴数万兵马不得入内。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罗宪将军,究竟是如何让人难忘的?
其一:他是被朝廷排挤的武将罗宪属于蜀汉王朝荆州派系人物,其父亲罗蒙是跟随刘备入川的襄阳人,担任过蜀汉的广汉太守。所以说,罗宪是典型的官二代。作为官二代,而且很早就出名,所以在弱冠之年,延熙元年,罗宪就成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因为蜀汉王朝政治因素,荆州派系人以及后代很容易在蜀汉当官。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罗宪最蜀汉中央担任高官,还从2次出使东吴,令东吴人都称赞他。
直到景耀元年,事情就发生了变化。尚书令陈祗病死,黄皓开始专政,很多大臣都依附于黄皓,包括当时的右大将军阎宇,而正值诚实的罗宪,就根本不鸟黄皓,让黄皓恨之入骨,找个机会将其贬为巴东太守。黄皓为何让其成为巴东太守呢?主要是考虑依附的阎宇大将军是永安都督,管理巴东,让罗宪去阎宇的麾下,说不定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换句话说,不好明面上杀掉罗宪,让自己的心腹阎宇暗中除掉罗宪,还是非常有机会的。
然而,右大将军阎宇虽然依附黄皓,也是迫不得已,他没有为了拍黄皓的马屁,故意刁难迫害罗宪,还非常欣赏罗宪这个人,认为其有才能,让其成为领军,作为自己的副手,坐镇永安。
其二:他是令吴军寸步难进的武将魏蜀之战爆发,刘禅下令罗宪率兵西还,阎宇带着东方面军回援成都,留下二千兵力给罗宪,让其好好的坐镇永安。很快蜀汉灭亡的消息传来,东吴方面,觉得有利可图,于是乎,先是派出建平太守盛曼进军巴东,罗宪看出东吴不义之举,很气愤,也很无奈的投降了曹魏,抗拒盛曼。巴东之守甚坚固,盛曼的进攻,似乎没有很大的起色。加上,邓艾和钟会,先后在成都发生内乱,蜀汉似乎变成了无主之地,让东吴皇帝孙休起了兼并之心,立刻派出了抚军将军步协。
步协,也是名将之后,乃东吴丞相步骘之子。步骘当年在交州表现可以非常突出,麾下将士不下万余人,驻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边境将士都敬仰他的威信。步协代父领兵,麾下兵马很显然不少。一开始步协的表现还算可以,至少比盛曼强一些,逼得罗宪派自己参军杨宗突围救援。罗宪一开始,在夔门严防死守,临江箭射步协。
夔门,又名瞿塘关。是东吴入蜀道的重要关隘,自秦汉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因水势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历代要取巴蜀,必先取得此关。
罗宪兵马太少,即使占据如此雄关,也无法抵御步协,只好退入永安城。步协只好攻城,这个时候的罗宪,置死地而后生,竟然出城血战,而且大败步协。一方面,看出罗宪的勇猛,另外一方面,看出步协这样的官二代,能力水平确实有点差。
步协惨败,让孙休大怒。再次派出了自己的王牌大将镇军将军陆抗,还有征西将军留平统帅3万大军进攻罗宪,这次陆抗为主,带着留平,步协、盛曼一起围攻罗宪的永安城。只是做梦也没想,罗宪却在只有2000人的情况下,苦苦坚守城池6个月之久,这个时候还没有外援,城中还发生了瘟疫,患上瘟疫的兵民有一半之多。直到,胡烈进攻西陵,才得以解围。
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罗宪用千兵力顶住东吴大约5万多兵马的围攻,令吴军寸步难进。这是怎样的壮举,多少令人难以忘怀。加上罗宪没有被排挤出中央,驻守成都的防御,结局或许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其三:他在西晋混得风生水起永安之围解除,罗宪因功,被加封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任武陵太守。公元265年(泰始元年),连司马炎都说,“罗宪忠烈果敢刚毅,有才略器干,可赐给鼓吹。”泰始二年,步协的弟弟步阐再一次进攻武陵,这一次再次大获全胜,击败了步阐。罗宪因功,迁监军、假节、安南将军,封西鄂侯。三年冬,入朝,进位冠军将军、假节。
罗宪不仅在西晋混得风生水起,其子嗣也不错,罗袭后为陵江将军,统其父部曲,官至广汉太守。侄儿罗尚,后为梁州刺史。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太平御览》《华阳国志》《晋书》《襄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