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0日的清晨,广州越秀区一栋九层高的老旧居民楼,突然传来两声沉闷的巨响。
邻居们跑出门一看,只见一对60岁的老夫妻倒在血泊之中,生命戛然而止。这对夫妇正是因高龄得子而被誉为“明星夫妻”的刘叔和文姨。
十年前,他们拼尽家财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备受社会关注。
然而,生活的重压最终让这对夫妻选择以极端方式结束生命。
他们留下遗书,字里行间尽是无奈:“如果能重来,这辈子绝不会再要孩子。”
孩子的出生是奇迹还是祸根?他们的故事,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刘叔和文姨住在广州越秀区东湖西路的一个老旧小区,这里是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邻里关系一直很好。
年轻的时候,他们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生活虽然不富裕,但靠着勤奋和彼此的陪伴,日子也算过得有滋有味。婚后,他们生下了儿子刘岳君,那个男孩是他们生活的重心,也是所有幸福的来源。
刘叔在工厂干活,每天两点一线,脏活累活从不抱怨。文姨则靠送煤气赚点外快,身材瘦小的她常常赤着脚踩着三轮车,在狭窄的巷子里来回穿梭。
她爱笑,总是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这样的夫妻俩,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儿子。
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他们几乎不舍得为自己添置新衣,连吃顿好的都是奢侈。但他们一点都不觉得苦。
文姨曾经和邻居笑着说:“我们啊,再苦再累,看到小君好好的,就值了。”

儿子确实很争气,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勤快懂事。
到了高中,刘岳君对电脑生意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用父母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开了个小店,没想到正赶上国内电脑热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那几年,刘叔和文姨脸上多了几分骄傲,他们觉得,儿子就是他们一切的意义。
可生活总喜欢在你最得意的时候,给你狠狠一击。
1999年,刘岳君在开车送货途中遭遇车祸,当场身亡。消息传到家里时,刘叔瘫坐在地上,泪流满面,文姨更是一夜白头,整个家就此垮了。
邻居们记得,从那之后,文姨每天都会拿着儿子的照片发呆,偶尔还会自言自语:“如果他还在,我们现在该多幸福啊……”
他们从不轻易提起儿子,但所有人都知道,那种痛,已经成了夫妻俩心头永远抹不掉的疤。

邻居们看不下去,劝他们可以领养一个孩子,也算给生活找点念想。但文姨摇头:“别人的孩子再好,也不是我的小君。”
他们的日子一天天灰暗下去,直到有一天,文姨在街头看到一则试管婴儿的广告。她说:“如果我们能再生一个孩子,是不是就有机会重新开始?”
刘叔一开始不同意,他觉得自己和文姨年纪都这么大了,再生孩子根本养不起。
文姨却执意要试,她甚至赌气说:“如果我连这个机会都不试,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最终,刘叔拗不过她,两人开始为试管婴儿筹钱。
为了凑齐几十万元的手术费,刘叔每天拼命接活,文姨更是三轮车骑得满城跑。

邻居回忆,文姨那段时间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嘴上却一直挂着笑:“只要能成功,我吃再多苦都不怕。”
2002年,这份执着感动了上天,他们真的成功了。文姨生下一对龙凤胎,女儿茵茵,儿子亮亮。这对孩子的到来,让整个家庭重新燃起希望。
刚开始的几年,生活虽然苦,但夫妻俩的精神面貌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刘叔推着婴儿车,文姨在后面跟着,逢人就介绍:“这是我们家宝贝!”
孩子学会叫“妈妈”的那一刻,文姨泪流满面:“这一声,我等了太久了。”
然而,孩子越长大,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经济问题,刘叔和文姨已经退休,每个月加起来的退休金不到4000块钱,而孩子的奶粉、尿布、学费样样都要花钱,他们拼命想办法补贴家用。
文姨失去送煤气的工作后,只能靠捡废品维持生活。家里的家具是捡来的,孩子的衣服全靠街坊邻居送。
更让人头疼的是教育问题。茵茵和亮亮聪明,但上了小学后,课业压力越来越大。刘叔小学没毕业,文姨初中都没读完,孩子的功课根本帮不上忙。
亮亮有一次拿着数学题问刘叔:“爸爸,这怎么做?”
刘叔愣了半天,低着头说:“爸爸不懂。”
亮亮把书一摔:“那你还当什么爸爸!”
孩子的抱怨越来越多,茵茵羡慕同学有新衣服,亮亮羡慕别人有玩具,但刘叔和文姨实在买不起。每次听到这些话,他们都心如刀绞。
文姨悄悄对刘叔说:“我是不是不该生他们,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们。”

日复一日的压力,终于压垮了夫妻俩。
文姨患上精神分裂症,总觉得有人要害她,有时甚至会深夜惊醒,用头撞墙。刘叔为了照顾她,只能辞去零工在家,但这一切非但没有让她好转,反而让她更加崩溃。
文姨常常对刘叔哭诉:“如果我没生他们,咱们是不是会轻松很多?”
2012年的春节,文姨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她做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逗得孩子们满屋子笑。
刘叔以为生活开始变好了,没想到,那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2月10日的清晨,文姨悄悄走上九楼,纵身一跃。
刘叔得知后,泣不成声,他看着妻子的遗体,最终也选择追随而去。

邻居们震惊了,这对夫妻的遗书更让人心酸。
文姨写:“如果能重来,这辈子绝不会生孩子。”
刘叔则说:“对不起孩子,爸爸妈妈真的撑不下去了。”
如今,茵茵和亮亮被社会爱心人士收养,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这是个彻头彻尾的的悲剧,既然没有能力和责任心养好孩子,那么为什么要把他们带来这个世界上?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的一生,给孩子留下了永远的心理阴影。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是为了满足当自己父母的愿望,如果没有好好抚养孩子的责任心,或者根本没有生育、养育孩子的条件,那么,不生真的是一种善良。
或许,我们也不能体会老年人失独的痛苦,可这种痛苦不该转化为自私,毕竟,这两个孩子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没多久就要体会失去双亲的痛苦,还要过漫长的寄人篱下的生活。
愿所有人在做父母前,一定要深思熟虑,想清楚到底要不要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毕竟,这是一条生命。
参考资料:
王刚讲故事-爱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