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汤恩伯到日本看病,却没能返回,蒋介石冷漠道:死了也好!

兴衰五千年 2024-01-08 16:49:30

前言

1950年6月18日,在蒋介石的同意下,陈仪在台湾被判处死刑,并于当天凌晨,便被执行了枪决。

对于陈仪的死,作为女婿的汤恩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汤恩伯看来,虽然有一点点愧疚,但却依然辩解说:“只因我忠党爱国情深,不得不忍痛检举,不能再顾及陈仪对我的深恩大德。”

汤恩伯:我不能再顾及陈仪对我的深恩大德

事实上,汤恩伯虽然如此辩解,但他在心里却依然难以踏实。早在陈仪被押往台湾后,汤恩伯便想着要花点钱,托个关系,将陈仪救出来,至少保住他的一条性命。

为此,汤恩伯还求到了特务头子毛人凤的面前,请求毛人凤去游说蒋介石。在汤恩伯看来,在当前的这种情况下,受蒋介石宠信的毛人凤或许还可以说上话,除此之外便再无旁人了。

在汤恩伯的面前,毛人凤假装十分为难,在最后送别的时候,才说了一句:“我一定竭尽全力为你办好这件事。”

听到毛人凤答应下来,汤恩伯心里安定了一些。然而,毛人凤怎么会为了区区的一个汤恩伯,而向蒋介石为陈仪进言呢。最终,汤恩伯还是被善于趋利避害的毛人凤给摆了一道。

汤恩伯离开不久后,毛人凤便带着《诛陈(仪)十利留陈(仪)十弊》的手书,亲自来到蒋介石的面前陈述他的意见,并力主将陈仪处决。

陈仪被执行枪决后,蒋介石认为汤恩伯已经没有了任何价值,便逐渐疏远了他,就连他的夫人王竟白也因义父陈仪的去世,而对汤恩伯心生怨恨,带着几个孩子定居到了美国。

在后来的日子里,汤恩伯一个人在台湾孤独地苟延残喘。这样的日子,汤恩伯十分不满,但也无济于事,就连他想要去日本生活,也得不到蒋介石的批准。

早些时候,为了去日本生活,汤恩伯甚至让人偷偷花3万美元,买下了位于东京近郊的一栋有22个房间的豪宅。

然而,就在汤恩伯以招募“日籍志愿军”反攻大陆为借口,登上了前往日本的飞机时,却被要求出示前往日本的证件,实际上是奉了上边的密令,将汤恩伯拦下来。

对此,汤恩伯心知肚明。然而,他还是想继续争取一下,便说自己是受政府的委派,到日本执行特殊任务的,因此没有办签证。

对于汤恩伯给出的理由,飞机上的工作人员并不买账,坚持要他下飞机。为此,双方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汤恩伯还是被几名军警强行拉下了飞机。这次尝试之后,汤恩伯也知道了自己的处境。

被迫回家后的那段时间,为了给自己的心灵上带来一些安慰,汤恩伯在他的寓所内设置了灵堂,每天都会焚香跪拜,反复地唠叨这一句话:“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由我而死……”

此外,汤恩伯还私下请人捉刀,为已经被枪决的陈仪著书立传,以此来给他的灵魂做一些解脱。

就在这本书稿快要结束的时候,却被蒋介石得知。随后,蒋介石不但让人抄缴了这部大约40万字的书稿,还让汤恩伯隔离反省了一周,更是彻底疏远了他。

在这种情况下,汤恩伯感到十分郁闷。苦闷的心情,最终诱发了汤恩伯的重大疾病。

1953年,汤恩伯被检查出肝部有问题。

得知自己患病后,汤恩伯不但没有难过,反而心里有些高兴。他正想借此机会前往日本。于是,汤恩伯便向蒋介石申请,希望到日本去治病。

在看到汤恩伯呈递上来的出国治病申请后,蒋介石只是淡淡地说:“有大过的人,还想到国外治病,浪费国币!”

紧接着,蒋介石在汤恩伯的申请上批示:“就地医治。”

得知蒋介石的批示后,汤恩伯虽然不满,但也不敢表现出来,只是带着些许气愤说:“我的病在台湾治不好,住院也无益。要治病,只有到国外。我申请到日本治病,总裁又不同意,没有办法,只有等死!”

后来,汤恩伯只好接受了台湾医生的诊治。

1954年4月,在一次检查后,汤恩伯被告知十二指肠部位有一个肿瘤,并对他说这个肿瘤很可能是癌症,建议他到国外做手术。

这次,汤恩伯怕了,赶紧给蒋介石送去了出国治病的申请,并附上了医生提到的出国治疗意见。

一个多月后,蒋介石在询问了多人的基础上,才确定了汤恩伯的情况,并批准了他出国治疗的请求。

得到批准后,汤恩伯对自己的身体很不乐观,因此没有任何兴奋,而是带着抑郁的心情,准备前往日本治病。

1954年5月26日,在家人的护送下,汤恩伯乘坐飞机,来到日本东京医治。这次住院后,汤恩伯再也没有出来。

6月29日,在做手术时,汤恩伯因失血过多,死在手术台上,终年56岁。

得知汤恩伯客死日本的消息后,蒋介石的反应极其冷淡,淡淡地说:“死了也好!”

汤恩伯死后,被接回了台湾,埋在台北县南宫壶山。后来,又被迁葬到五指山公墓。

事实上,蒋介石虽然反动,但也见不得忘恩负义之人。他知道陈仪是汤恩伯的义父。在汤恩伯军事生涯中,陈仪没少帮助他,甚至还将自己的义女王竞白许配给汤恩伯,对汤恩伯恩深义重。

在这种情况下,汤恩伯都能背叛自己的义父,他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这就是蒋介石对他的看法。

1924年,在明智大学求学期间与人做生意时,汤恩伯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不得不休学,并回国想办法。

回国后,在好朋友的引荐下,汤恩伯拜见了时任浙军某主力师的师长陈仪。经过交谈后,陈仪觉得汤恩伯是一块“可造之材”,就答应替他偿还债务,还承诺从此以后,每月会出50元钱,供他回日本完成学业。

对于陈仪的慷慨解囊,汤恩伯感激涕零,当场拜陈仪为师,后又认陈仪当了义父。

1926年,汤恩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在陈仪的安排下,汤恩伯进入了陈仪下属的第一师,担任了少校参谋。同年,汤恩伯还在陈仪的安排下,与陈仪的义女王竟白结了婚。

后来,在陈仪的护佑下,汤恩伯官运亨通,年年晋级,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名高级军官。

1948年,陈仪被蒋介石任命为浙江省政府主席。此时,在内心里赞同共产党的陈仪,已经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很不满意了,遂决定以年老体衰、精力不足为由不去就职。

然而,汤恩伯却多次苦劝,希望陈仪接受蒋介石的任命。最终,在汤恩伯的劝说下,陈仪来到杭州,担任了浙江省政府主席。

9月,陈仪的旧部郑文蔚带着周恩来的亲笔信来到杭州,劝说陈仪脱离南京政府,迎接人民解放军渡江。对此,陈仪十分重视。

后来,陈仪便在汤恩伯的面前,透露了对蒋介石的不满和反蒋的决心。那时候,为了稳住陈仪,汤恩伯当着他的面信誓旦旦地说:“只要共产党能原谅我的过去,我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为人民效力!”

然而,汤恩伯却在私下做着背叛陈仪的打算,只是之前的谈话都停留在口头上,手里没能抓住切实的证据。

1949年1月,为了对起义扩大影响,陈仪特意给义子汤恩伯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人送到上海,劝说时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汤恩伯临阵起义。

得到这封信后,汤恩伯立即将这封信交到了蒋介石的手中,并一口咬定陈仪在策反他。

看到汤恩伯送来的陈仪的“谋反”证据,蒋介石十分恼火,立即让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毛人凤对陈仪采取“囚奸行动”。

为了成功抓捕陈仪,汤恩伯特意给义父写了一封信,告诉陈仪在不日的将来,他就前往杭州,与陈仪一同谋划起义的细节。

最终,陈仪没有等来他最信任的义子加女婿汤恩伯,却等来了毛人凤派来抓捕他的特务。直到此时,陈仪都不相信是汤恩伯出卖了他。

之所以说陈仪不相信这件事,是因为在陈仪被抓捕之前,就接到了中共方面的消息,告知了汤恩伯背叛他的事情。

对此,就连何应钦都看不下去了,带着遗憾的口气说:“公洽(陈仪的字)好糊涂啊!”

3月,在衢州囚禁期间,陈仪见到了他的女儿陈文瑛。从女儿的口中,陈仪才得知了这件事情的原委,叹着气说:“我好糊涂啊!后悔当时没有听共产党的忠告,不但让浙江起义的事情胎死腹中,还把自己折了进去!”

1950年4月,陈仪被特务押到台湾,囚禁在基隆,后被执行了死刑。

蒋介石虽然对陈仪准备起义的事表示不满,但对汤恩伯忘恩负义的事,却更为讨厌。所以,在汤恩伯死于日本后,蒋介石才冷冷地说了那句“死了也好”的话。

1 阅读: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