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34句送别诗词,有朋友如此,夫复何求

香巧浏览文化 2025-04-17 14:16:59

01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料想那阳关古道,黄沙漫卷,今天送君一程,一杯浊酒饮尽,从此天涯孤旅。酒中藏尽千言万语,既是离别的苦涩,亦是情谊的醇厚。古人送别,常以酒寄情,阳关之外再无故人的伤感,如何叫人不惋惜。

02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唐·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春色无边,相思无界,江南江北的绿意如思念般蔓延,随君行舟直至天涯。春草萋萋,江水迢迢,离愁化作天地间的盎然生机。王维以春色喻情,既见离别之缠绵,亦显心胸之豁达。

03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送别》

春草岁岁新绿,离人却未必如约而归。一问一叹,道尽期盼与无奈。山间小径,芳草连天,送别之人独立斜阳,目送远影,心随春草摇曳。此情此景,暗合《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古意,离别之思,千年如一。

04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前路虽远,然以君之才气已是四海皆知,送君离去,慷慨激昂,一扫离愁。高适以豪语慰友人,尽显乐观的豁达胸襟。正如辛弃疾“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英雄惺惺相惜,何必悲戚戚于歧路?

05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唐·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塞外风烟,男儿志在四方。莫为离别黯然,且看腰间宝刀寒光凛冽,壮志未酬誓不休。高适笔下的送别,少了几分缠绵,多了几分雄浑,正如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边塞诗风,气贯长虹。

0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须知四海之大,有知己在侧,纵然隔天涯亦如比邻。王勃以天地为尺,丈量人心,将离别的悲切化为豁达的慰藉。暗合了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之哲思,道尽友情的纯粹与真诚。

07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唐·王勃《别薛华》

同为天涯沦落人,漂泊之苦、艰辛之途,皆成彼此心照不宣的羁绊。去者行客,留者亦如梦中彷徨。王勃以“梦中人”喻人生如寄,颇有佛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之禅意,离别的悲凉中透出超脱。

08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唐·王勃《秋江送别二首·其二》

一水之隔,却似山川迢递,人心之距更胜地理之遥。秋江瑟瑟,孤舟远逝,送别之人独立渡头,顿觉天地苍茫。此句与晏殊“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异曲同工,道尽离人眼中的世界如何因情而变。

09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宦海浮沉,清白自守。玉壶冰心,既是告慰故人,亦是明志之言。王昌龄身处贬谪之境,仍以高洁自许,有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之气,离别的叮咛中暗含士人的风骨与坚守。

10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王昌龄《送柴侍御》

青山共云雨,明月照两地,纵隔千山,亦如共沐清辉。以自然之景消解离别之愁,诗意超然,暗合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境,暖心又不失诗意。

11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唐·孟浩然《送朱大人入秦》

临别解佩相赠,物轻情重,平生心事尽付此中。孟浩然以质朴之言,写尽君子之交的淡泊与深厚。此情此景,令人想起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物象虽微,情意无极。

12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没入碧空,唯余江水滔滔,天地间徒留一片空寂。李白果然是浪漫,将离别的怅惘化作浩渺江流,正如其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以无情之水衬有情之人,意境阔大而余韵悠长。

1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潭水千尺,怎比故人踏歌相送的情谊?李白以夸张之笔,写尽友情的纯粹。像极了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弹琴“此时无声胜有声”,情到浓时,万物皆可为尺,却又丈量不尽。

14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唐·李白《送韩侍御之广德》

东山月下,赊一片清辉佐酒,长歌达旦为君送行。李白连离别可洒脱如诗,月色、酒香、歌声交织成逍遥之境。此等豪情,不就是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吗?将离愁尽化杯中物。

15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滔滔江水,悠悠别情,孰短孰长?李白以流水为喻,将抽象的离愁具象化,问得天真又深情。

16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仕途起伏早有定数,何必再问卜求签?劝友人坦然面对命运,既有道家的顺其自然,亦含儒家的进取豁达。罗隐有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离别的叮嘱中满是通透的人生智慧。

17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送客亭前,春风亦含悲,不忍催柳返青。李白以拟人笔法,写尽离别的凄楚,天地万物皆染愁绪。

18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此地一别,君如孤蓬飘转万里,前路苍茫。李白以“孤蓬”喻漂泊,以“万里”写苍凉,寥寥十字,道尽游子之悲。不禁令人想起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离别的萧瑟穿越千年,依旧动人。

19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路蜿蜒,雪掩行踪,只见马蹄印迹指向天涯。岑参以留白之法,将无尽的怅惘凝于雪地残痕。

20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天山雪冷,折松赠别,青枝傲雪恰似君子之节。岑参取意于物,以松喻志,既显边塞风骨,亦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儒家精神,离别之际,赠君一片冰雪肝胆。

21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古原草色萋萋,年年送别,离情亦如春草生生不息。白居易化用《楚辞》典故,将个体之情升华为永恒的人间别恨,正如李后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草木无情,偏惹有情之叹。

22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唐·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渡头,泪眼相望,每一次回首都如刀割肠断。平铺直叙,写尽离别瞬间的撕心之痛。此句与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同悲,人间别恨,苦在转身一瞬间。

23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唐·白居易《琵琶行》

秋夜浔阳,江风萧瑟,枫红荻白摇曳,送别朋友的宴会更添凄清。此时的瑟瑟秋声似琵琶低语,暗合后文“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叹。未言离别,而离愁已浸透江月荻花。

24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斜阳披笠,山影绵长,目送高僧独行最后消失于苍翠之间。诗人以极简淡笔墨勾勒禅意,有些人有些情,典终人便散,任你如何挽留也于是无补,只能深深祝福对方。

25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孤帆没入江天,落日熔金,春满五湖,却无人见汀洲白蘋暗结愁绪。刘长卿以阔大之景反衬细微之情,正如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思无声,尽在烟水茫茫。

26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唐·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同是天涯贬谪客,君行更至瘴疠之地,青山万里,只见孤舟飘零。刘长卿写尽宦海沉浮之悲,与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同叹,青山不语,却道尽逐臣血泪。

27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唐·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暮色苍茫,猿声凄切,客散江空,伤心人独立,只见江水无情东流。有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衬愁思,更显人生聚散如浮萍,天地不仁。

28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江南春色挽不住远行客,唯有萋萋芳草,默默相送马蹄声碎。刘长卿以拟人笔法写春草含情,与王维“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呼应,离别的无奈中透出草木的温柔慰藉。

29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唐·李颀《送魏万入京》

长安繁华虽好,莫沉溺酒色虚度光阴。李颀以长辈口吻殷切叮嘱,似张籍“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清醒与克制,宦海浮沉,守心方为至要。

30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唐·李颀《送王昌龄》

一声长叹,江海茫茫,此去风波难测。李颀以“悠悠”二字写尽前程未卜之忧,与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形成对照,一豁达一深沉,皆见唐人送别诗的气度与情真。

31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送春复送君,春与君俱归江南,愿君携春同行,长驻芳华。王观以春拟人,灵动俏皮,暗含“若到江南赶上春,便是人间不老仙”的祈愿,离别的怅惘化作对友人的明媚祝福。

32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唐·骆宾王《送别》

离心皎洁,无物可表,唯赠玉壶冰心以明志。骆宾王化用鲍照“清如玉壶冰”,既言友情纯净,亦自喻高洁,与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遥相辉映,君子之交,清澈如冰。

33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江上风波虽险,不及人世路途艰危。稼轩以沉痛之语道破人生真相,与李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同慨,送别之语亦是乱世英雄的苍凉自况。

34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千古人间情,至悲在离别,至乐在相逢。稼轩参透悲欢本质,将个人离恨升华为普世共鸣,正如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尽人间情的永恒矛盾。

35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唐·王之涣《送别》

杨柳枝折尽,只因人间别离太多。王之涣以柳喻情,暗合古折柳送别之俗,与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同叹,草木无知,却承载千年离人泪。

36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唐·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今宵共话旧事,明朝河桥酒幔下,孤舟再别。窦叔向以“愁见”二字写尽聚散无常,与韦应物“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同工,一夜长谈,反增别时之痛。

37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唐·岑参《送崔子还京》

九月交河已飞雪,题诗相送,泪与雪同落衣襟。岑参以边塞苦寒衬离情炽烈,正如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极寒之地,情谊愈显灼热。

38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唐·王昌龄《送魏二》

君行潇湘,今夜明月应照孤影,清猿哀啼入梦,愁思辗转难眠。王昌龄以虚写实,借想象之景深化离别之苦,与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异曲同工。

39

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

——宋·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梨花似仙,清英卓然,非凡尘可拘。丘处机以梨花喻修道者的超脱,暗含“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机,送别之语亦是点化,人间离别,不过浮云过眼。

40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辞别宫阙,以身许国,直取龙庭。王维以壮语激励友人,尽显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与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同调,送别非悲,而是男儿壮志的慷慨践行。

41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唐·李颀《送陈章甫》

南风染黄麦浪,枣花犹香,桐荫渐浓,送别于丰饶时节。李颀以田园暖色冲淡离愁,似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寓深情于寻常风物,愈显冲淡悠远。

42

不见居人只见城。

——宋·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人去城空,唯余荒台旧垒,东坡以“不见”与“只见”对比,写尽物是人非之怅惘。此句与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同悲,送别之地,已成沧桑见证。

43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明·李攀龙《送明卿之江西》

孤舟逐客,无人垂怜,唯有白云悠悠,伴君西去。李攀龙以白云喻高洁情谊,暗合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天地无情,却以云水寄心,送别之语孤傲而深情。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



1 阅读:28

香巧浏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