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议:现在,一些企业要求男员工五十五、女员工五十办理“内退”,工资还不到2000元。大家怎么看?为什么内退发2000元工资还有人做?这些人到中年、面临内退的打工人,其实都是我们年轻人的父母。这6个内情写透,父母的辛酸,谁能懂呢?人到中年要不要“内退”吗?别傻傻同意,看懂这6个潜规则,别随大流!
这种情况,我亲身经历过,还能怎么看?实事求是地看呗!如果非要提一个看法,实打实建议:内退,要看条件,条件合适,可以办;条件不合适,不要内退!但是,千万不要“买断工龄”!血淋淋的教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条件合适,因人而异,可以内退。但绝对不要“买断”。
N年前,我所在的那家国企,由于经营效益下滑,实行了“买断工龄”政策,女性年满40岁、男性年满45岁,就可以买断工龄了。什么是买断工龄?就是拿一笔补偿款,然后走出企业大门,从此再无瓜葛。
当时,员工的工资不到一千元,买断可以拿到10多万元的补偿金。当时银行存款利息12%,加上通胀补息,最高的时候达到24%。10万元存银行,可以拿到24000元的利息,相当于月薪2000元,比当时的工资高一倍。
那个年代,在街头卖凉皮都可以月入几千元。很多老职工心想:我如果上班,工资不到一千元;我如果买断,把10万元存银行,相当于月薪2000元;然后,我在街上卖凉皮、卖馒头,也能月入5000元。我有2000元利息保底,做生意能月入2000元,比上班要强得多。
于是,很多老职工“买断”了,走上了社会。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吧。原来的10万,放在现在,能顶多大用处?现在的利息是年化3%,靠利息早就饿死了。当年,买断职工都上街卖凉皮、卖馒头,结果可想而知,根本卖不出去。现如今,当年留下来的员工,年轻员工的月薪已经超过八千;退休的老员工的退休金也高达六七千元。
那些买断工龄的职工呢?悔得肠子都青了。前些年,他们堵住了企业的大门,坚决要求回去上班。企业也不能接收他们呀,怎么办呢?企业创新了一个“劳务工”模式,把他们招进企业当“劳务工”,比如,承包扫大街的任务,一人包一个街区,月薪3000元,权当“养活”他们。他们中也有聪明的,1000元转包给附近农村人,自己剩2000元,再出去打一份工,再赚三四千元。就这样做,月入也就在5000元左右,跟在职员工还是没有办法比的。
前几年,这家国企的效益又开始下滑了,又要减员增效了,怎么办?不能再搞“买断工龄”了,于是实行了“提前内退”政策。什么意思呢?就是:男性员工年满55岁、女性员工年满50岁,可以申请办理“提前内退”手续。前提是“自愿”,程序是“审批”。条件是:只发基本工资,不发效益工资,更没有奖金,社保是按基数足额缴纳的,然后等到正式退休年龄再回单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享受正式的退休金政策。
由于条件“优厚”,报名的员工差点挤破单位的大门。一线员工,很多都报名了,但是,基层管理人员和机关部门人员,则几乎无人报名。这个“提前内退”政策明显优于过去的“买断工龄”政策,至于我怎么看呢?还是要因人而异,有些人适合内退,有些人不适合内退。
具体有以下几点意见:
【1】内退政策是国企特色,也是上级允许的。
如果是私企、民企,老板一句话就把你辞退了,还搞什么“内退”?内退政策是国企的特殊政策,也是一种“特殊福利”,上级也是允许的。上级规定,可以内退,但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第二,员工自愿提出申请;第三,企业要走职代会的程序。以上条件符合,即可生效。
【2】是不是一种特殊福利呢?一定要“因人而异”。
这家企业肯定是国企,否则,哪里有这样的“养老”政策呢?但是,内退之后,工资不到2000元,这个待遇实在太低了,恐怕不能保证生活质量,也就是比最低保障线高一点点,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如果在大城市,月入2000元,恐怕难以生存。如果没有能力再打工赚钱,内退之后,仅靠干巴巴的2000元,怎么生活呢?所以,要不要申请办理,关键看个人的家庭情况。
【3】如果内退的“条件”合适,有几种人还是可以申请的。
比如,我原来所在的那家国企,给出的“条件”是非常诱人的:岗位工资执行100%,停发效益工资,其他福利继续享受(比如,工会发的四个节日福利,等等),五险一金按照规定标准缴纳。如果在内退期间,在职员工涨工资,内退人员按照同样标准涨工资,社保按照增长后的标准缴纳。等到法定退休年龄,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原则上退休金不低于在职员工的退休金。
PS:职场火锅,二十年央企,吃亏之后才懂得央企的职场生态。把那些细碎的“潜”规则和“明”规则,掰开了,揉碎了,系统地讲出来。请移步到文末,添加关注职场火锅,必有收获。
为什么报名的基层员工差点挤破大门呢?归根结底,条件“优厚”。比如,二姑办理内退,月入4200元,如果她继续上岗,工资只能发到3800元,也就是说,她内退了,收入比在岗还高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她办理“内退”后,工资执行100%,在岗员工由于完不成任务,拿不到100%的工资。当然了,如果企业效益好,在岗员工发奖金,内退人员是享受不到的。但是,看企业的现状,还不知道能“活”到哪一天呢?奖金,还看不到希望呢!所以,一线员工报名内退得比较多。
一是一线岗位工人。他们太辛苦了,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不高,与其辛辛苦苦劳作还拿不全工资,还不如提前内退呢?内退后,毕竟不用上一线了,没有那么辛苦了。
二是身体有慢性病的工人。很多一线工人,由于长期高强度作业,基本都会落下职业病,有的腿不好,有的腰不行,还有的胃坏了。实在干不动了,不如办理内退。
三是家里有负担的工人。有些老工人,需要给儿子带孙子,儿女上班特别忙,请保姆请不起,还不如办理内退回家带娃,比请保姆还省钱,关键是放心。
四是有手艺有技术的工人。有些工人,尤其是那种有“绝活”的技师,辛辛苦苦上班,月入不到4000元,办理内退后,拿着100%的工资,单位还给交社保,自己到私企打工,可以开到月薪五六千,何乐而不为呢?
五是有生意经的工人。有些工人有才华、有手艺,自己内退之后,做点小生意,开个小饭馆,卖点小玩意,月入几千上万不等。比如,我二姑做凉皮特别好吃,她准备内退后在市场上卖凉皮,据说能月入一两万元。
六是有特殊才华的工人。有些工人内退之后,做微商、卖保险、做直播、写自媒体,做好了也能收入颇丰,总比在一线上班要强。
【4】为什么管理人员一般都不愿意内退呢?
我原来所在的国企这次办理内退手续,一线工人报名得很多的,但是,基层管理人员和机关部门人员以及领导人员却几乎无人报名。他们主要有几种心态:
一是觉得内退有点“丢人”。有些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人员担心自己内退了,会被人误解为“单位不需要你了”,你在单位“可有可无”。
二是管理岗位毕竟轻松。反正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每天也没有什么事情,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报、喝喝茶、刷刷手机,就能拿到工资,为什么要内退呢?
三是眼光长远,充满幻想。办理内退了,职业生涯就结束了,如果坚守岗位,还可能继续发展,企业不行,提拔升职的机制还在呀?熬着,还可以继续升职,继续涨工资。再说,万一企业时来运转,又兴旺发达了呢?
四是没有技能,也不想吃苦。很多机关部门人员和领导人员,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更没有什么市场化变现的能力,养尊处优久了,什么也不会了。内退了,到市场上,根本找不到工作,只能在企业里“熬”着了。
五是有“油水”。很多管理岗位和机关部门,多少都有点“油水”的,尤其是一些“穷庙富方丈”的单位,工资是工资,“好处”是“好处”,福利不错,补贴不少,灰色收入不减,他们又不是傻子,为什么要内退呢?
综上,作为普通岗位人员,一定要做好五件事:第一件事,要看清楚企业内退的条件、潜在的隐患、未来的风险;第二件事,要看看自己的身体条件,还能不能坚持劳动到退休年龄;第三件事,要看看家庭条件,内退之后,照顾家庭与继续上班的性价比;第四件事,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到市场上再赚钱的能力;第五件事,要看看同事们的情况,既要“抱团取暖”,又要根据自家情况、因人而异。总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要人云亦云,要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
您说,是不是呢?如果遇到了内退政策,您会不会内退呢?欢迎交流。
就想问问小编女的五十还用内退吗?编的好一点在发出来。
文中说的六类人和五种心态是准确的。只要身体还行,内退是划算的,有技能的不用说,没有技能的也可以在服务行业找一份工作,总收入比不内退多,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内退工资做保障,不用上班又解除了后顾之忧,另外找的工作没有压力,做的心情轻松,这样人不容易生病。
胡诌八扯
一线员工太辛苦内退可以。[呲牙笑]
我家属单位受疫情影响也不好了,本身就是基层收入不高!我收入可以,能养家。如果我家属单位搞内退可以考虑
我是离退休还有18个月,两种选择:要么买断工龄,要么拿最低工资回家(2480),我选择了买断工龄17个月最长17个月[汗]每月(6600元)11万2千200元,去奉贤私企干了三个月,每月税前7700元。实在受不了基本上每天加班,包括周六周日,也因为前二个月金都没缴,我想想也不牢靠,还是去社保办理灵活就业交金吧,由于个人工作关系还在奉贤公司,让公司把我的关系转出来,才去办理了灵活就业交金。[呲牙笑]
“退休的老员工退休金也高达六七千元”,来来来,小编来告诉我,这是哪个国企这么牛叉,国企大多数是1994年才开始交养老金,而且都是按最低基数交的,普通职工拿六七千,想屁吃呢?
我就问你这体系好得了好不了
内退算吃空饷吗?
企业要你内退说是自愿,那由你说了算。
好文![点赞]
胜利油田职工确认写得很真实[点赞]
内退不如退二线[吃瓜][吃瓜][吃瓜]
我们内退才享受低保待遇
小编这次瞎编不准,还有第七种人,企业要求职工必须的自愿的写出申请内退。
小编放屁,退休工人退休金六七千元,小编你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