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立讯精密通过一场电话会议与众多投资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当前全球关税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面对美国对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加征关税的政策,立讯精密表示,在4月2日之前就关心关税对公司这类硬件公司的影响,此前认为影响不大,但未预估到针对中国的关税会这么高,不过性质一样。公司国内制造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品出口到美国,这部分略受影响,将密切关注未来关税的落地情况。立讯精密预计客户可能会要求将这部分出口美国的产品转移到关税相对较低的地区生产,这将带来一些挑战。
对于在海外市场的布局规划,立讯精密表示,除非越南的关税比其他国家地区高很多,否则消费电子过去多年在越南建立的产能再转移出去的可能性很小。公司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地的工厂,由于产业链尚不成熟,物流和产业链支持不够理想,转移产能的可能性也不大。整体来讲,基于目前公司既有产能合理利用的考虑,消费电子海外扩充计划会优先考虑东南亚。
针对越南目前也面临较高的关税,立讯精密表示,消费电子很多产能在越南制造有非常高的性价比,对越南取得比较宽松的条件有信心。公司的全球生产基地布局在行业里面是做得非常优秀的,即便有极端情况也可克服,并且成本会传导,最终还是看竞争力,自身强大很多问题就会变弱。
如果排除越南和中国,客户需要在其他低关税地方建立产能,且公司已有厂,立讯精密表示最快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能完成产线并投产。

立讯精密认为,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格局不会因为关税问题而改变,地缘政治挑战环境并非现在才出现,若要变化早就变了。长期来看,终端客户进口美国的产品若有增量产能,可能不会过于集中在越南,会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布局,也可能将部分自动化程度高、价值高的模组产品留在美国生产。
对于“增加的关税成本是否会由供应链客户和终端消费者共同承担”问题,立讯精密表示,一直以来,按照常规贸易规则,所有硬件制造厂商都不会承担关税、物流、仓储等成本,这些不是硬件供应商需要考虑的。客户一直以来都会协同供应商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更合适的合作伙伴。过往遇到关税问题,都没有出现客户让供应商承担关税的情况。
谈及未来制造业流回到美国的可能性,立讯精密表示,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类似半导体、集成模组等,也许有可能回流,但产业链条很长、需快速应变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回流非常难。在汽车产业方面,立讯精密早已在北美附近布局,受关税影响较小;通信产业两三年前就有增加在墨西哥和越南的布局,并且需求量不像消费电子体量那么大,受波及也较小。有部份汽车和通讯客户希望公司在美国对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品提供服务,公司会在要求商业保障的前提下,从长远发展和安全性考虑。
立讯精密称,与2018年相比,现在是不确定性关税政策,睡一觉起来可能就有加税情况,应以观望为主,目前还不到定型的时候。目前供应链环境下,消费电子的模组零组件在中国保留较多,越南能满足大部分出口到美国的需求。无论未来有无增量,若关税差异达到客户不能接受的程度,转移压力是平均传导的,不是立讯一家面对。
在短期应对关税冲击方面,立讯精密表示,各行各业有销美国的企业和品牌都会将可预见的二季度或四月份的需求尽可能多出货,然后再观望。如果关税传导出去,可能会带来二季度消费者观望或经济衰退带来需求下滑等情况,但立讯作为头部品牌里的优质厂商,受影响较小。目前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在原产地认定方面加强了准备工作,包括对比例、认证产品的特殊制程或非特殊制程等,会有更清晰或更严苛的标准,这对于有一定规模和系统的企业来说都是可以处理的;汽车业务方面,目前未感受到零部件在墨西哥出口美国有压力;通信业务方面,公司约有3%的通讯零组件出口美国,现在已将通讯产业产品转移至墨西哥和越南以配合市场客户需求,且提前完成了转移。全球各地如北非、东欧的产品本来就不销往美国,因此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