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垮台后,咱们国家开始步入正轨,这时候华国锋挑起了大梁。紧接着,“两个凡是”这口号就冒了出来。但这套说法跟当时国家的实际情况压根儿不符,简直就是“左倾”老路的翻版,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这场思想上的大战,一下子就在全国炸开了锅。大伙儿很快也明白了,这祸根子就是“四人帮”留下来的烂摊子,挡着国家发展的道儿呢,得赶紧给它搬走。
“两个凡是”一推行,全国就冒出了一堆问题。好多干部都觉得,这规矩绑得人太紧,思想都放不开,说不定还会把拨乱反正的事儿给搅黄了。可这是领导定的大方针,谁敢跳出来唱反调啊?弄不好就得挨批,政治生涯就毁了,毕竟谁也不想当那只出头鸟。但话说回来,还是有人勇敢站了出来,头三个就是三个省委书记。他们到底是谁呢?
排在第一的是:宋平。
他那时候是甘肃省的头儿,也就是省委第一书记。虽然在大西北这偏远地方,但也没能躲过“两个凡是”那一套。而且,他还是第一个站出来唱反调的。那时候正好碰上真理标准大讨论,他索性就召集了省委的同志们开了个座谈会。这可是全省头一个这样的会,一下子就引来了好多人的。在会上,宋平开门见山地说“两个凡是”不对劲儿,问题一大堆,根本行不通,再这么搞下去,国家非得走弯路不可。
他和甘肃的学者深入聊了聊啥是真理,他觉得,现在的领导们得有胆量去追求真理,别老拿保护毛主席的话当幌子,再犯以前的“左”的错误。为了这事儿,他干了不少打基础的活儿,给后来全国范围里的大讨论帮了大忙。像这么明白事理的领导,以后肯定能有更大的出息,宋平后来还真就当上了正国级的干部。
第二名要说的是任仲夷。
那时候,他是辽宁省委的一把手,对“两个凡是”那套说法特别不感冒,还特地写了篇文章来表态,成了头一个敢拿笔杆子直接站出来的干部。虽说他在辽宁说了算数,但那时候的局面挺棘手,弄不好他这文章一出,政治生涯就得画上句号。可他一点没含糊,愣是硬着头皮上,一门心思坚持说实话、办实事。
他这一举动,让不少还在犹豫的领导干部心里都痒痒的,想要跟着行动起来。这种魄力和勇气,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任仲夷是个敢于改革的干部,他不仅反对“两个凡是”,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要用实际行动来检验真理。
第三名:杨易辰
他那时候是黑龙江省的一把手,也是动乱年代里的倒霉蛋。在“四人帮”捣乱那会儿,他遭了不少冤枉,还被打发去干活。好在周总理出手相助,这才帮他洗清了冤屈,重回工作岗位。他一回来,就立刻加入到纠正错误的队伍中,帮那些和他一样吃过苦头的同志恢复名誉。
因为他亲身经历了“两个凡是”的负面影响,所以在相关问题上特别警觉。当全国掀起关于真理的大讨论时,他表现得特别主动。在黑龙江省委的会议上,他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在工作中坚决抵制“两个凡是”,一直秉持着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态度,为之后的思想解放铺平了道路。
这三位省委大佬都是重量级人物,他们政治头脑特别清醒,是国家扭转局势的关键先生。多亏了他们挺身而出,大胆发声,才让那段特殊日子留下的坏影响迅速消散,也让思想解放的脚步更快了。那时候,阶级斗争被炒得火热,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但这可不是啥好事。要想思想解放,让国家重回正轨,就得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还得把心思放到经济发展上,这才是国家该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