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显示,截至2024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1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68所,含本科学校1308所、高职(专科)学校1560所;成人高等学校249所。本名单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从2022年到2024年,全国高等学校的数量持续增加。具体来说,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3所;截至2023年6月15日,这一数字增加至3072所;而到了2024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数量更是跃升至3117所。
有一些高校虽然没有进双一流,但学校实力非常雄厚,不少特色专业在国内行业名列前茅。全国198所热门大学,共分为八个梯次,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梯队(顶流牛校12所):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第二梯队(中坚12强):
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
第三梯队:(金刚十八校):
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西安电子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
第四梯队(超高人气):
华中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海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大学、江南大学。
第五梯队(报考热门高校):
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深圳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南昌大学、西南大学、福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第六梯队(专业大牛):
云南大学、长安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燕山大学、广西大学、大连海事 大学、扬州大学、河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山西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青岛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海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第七梯队(省内诸侯):
湖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电力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河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华侨大学、汕头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石河子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第八梯队(地方精英):
黑龙江大学、宁夏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常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宁波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温州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南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济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宁夏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常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宁波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温州大学、南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济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南昌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曲皇师范大学、集美大学、三峡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西安邮电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