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一些封建王朝中,曾经有着许多多以贤能著称的皇后。其实,现代人受到一些电视剧的影响,总是觉得一个朝代的皇后都是阴险狡诈,祸乱超纲的人物。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有非常多被后人称赞的皇后。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皇后被后世称作整个汉王朝最为伟大的一代贤后,他就是卫子夫。
卫子夫以一个歌姬的身份被皇帝选进宫中,凭借着自己谨慎的性格,成功坐到了皇后的位置上。而且,他也是整个大汉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
然而,大家知道吗,向来勤勤恳恳侍奉皇上的卫子夫,却有一个非常悲惨的结局。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卫子夫最初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后,其实都靠他的弟弟卫青在朝廷中立下的战功。
其实,他们姐弟两个人是相辅相成的,首先皇帝在自己姐姐的府上看上了卫子夫,并将她带到了宫中,而卫青也随着进入了宫中,被皇帝安排去饲养御马。
后来,卫青的军事才能慢慢显露出来,而正好这个时候武帝准备对匈奴人发动主动攻击,因此卫青就这样被皇帝任命为将军,并且在战场上面立下了大功。
皇帝为了嘉奖他们一家子,就将卫子夫升为了皇后,而卫青也成为了掌管全国的所有兵马的大将军。当时卫家的势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但是,在卫青抗击匈奴,将匈奴驱赶到了大漠北部之后,由于武帝不再需要卫青的军事能力,而且担心他的权力太大,会威胁皇权。
于是就将他的兵权全部拿了回来,给了他一个大司马的荣誉官职,实际上是将他彻底架空。但是,这个时候的卫青虽然被架空,但是多年征战沙场而立下的威名让卫青在朝廷中依然非常受人敬仰。
但是,在卫青死后,卫家彻底失势,虽然卫子夫依然是皇后,但是面孔也渐渐老去,不再受皇帝宠爱。当年,在卫子夫进宫的第二年,她就为武帝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是武帝的长子刘据。
后来,在卫青立下了非常多战功以后,武帝一高兴,就直接将刘据册立为太子。其实,凭借卫家当年的势力和威望,武帝本来是不想讲刘据封为太子的。
因为武帝知道,如果当朝太子的母亲家的外戚在朝廷中拥有着很大的权利,那么会导致朝政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危机国家的命运。但是,话已经说出去,武帝也不好收回,就勉强将刘据立为太子。
但是,随着太子一天天长大,武帝越发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根本不像自己。刘据自小就喜欢读书,但是他读的都是一些儒家经典。
虽然武帝用儒家思想来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但是武帝的执政理念却从来不像儒家那样以仁义著称。但是,刘据这个孩子自小就将仁政放走嘴上,曾多次劝诫武帝不要在对外用兵,而要与民休息。
因此,武帝越来越不喜欢这个长子,决定自己一定不能将国家的未来交到一个性格如此软弱的太子手上。后来,武帝的小儿子刘弗陵出生,宫中的热你都说这个孩子和武帝长得非常像。
因此,武帝就一直想将太子废掉,而立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为太子。正好这个时候,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听说了皇帝由废太子的意愿,于是决定在背后推动一下这件事情的发展。
但是,汉武帝经常做噩梦,于是她让人从西域请来了一个巫师,告诉皇帝他可以看出宫中的妖气所在,可能会对皇帝的噩梦有一些缓解。
这个巫师告诉皇帝,之所以皇帝会经常做噩梦,是因为在宫中的东南方向有妖气,只要将这股妖气消除,皇帝的病就会好。
其实,这是钩弋夫人故意陷害卫子夫和太子的一场政治阴谋。但是,太子学舍和皇后的长乐宫都是在皇宫的东南方向,于是,皇帝就派人去太子学舍调查。
结果,从太子学社的地下,挖出了非常多巫蛊用的木人。其实,这是有人故意陷害太子,但是由于这确实是在太子宫中找出来的,因此太子百口莫辩。
最终,太子走投无路,只好带着自己的家兵造反。但是,这怎么能抵挡得住正规军队,太子的势力立刻被军队镇压下去,而卫子夫也因为眼见着自己卫家的大势已去,就自行在长乐宫中上吊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