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成车企新宠背后:真风口还是新画饼?

青车杂谈 2025-02-19 14:45:47

2025年一开年,AI大模型DeepSeek突然爆火。与两年前ChatGPT的横空出世不同,DeepSeek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内产生了更大的“破圈”效应,这把火不久前烧到了汽车圈。

几乎是一夜之间,整个汽车圈都是DeepSeek上车的消息。

目前,比亚迪、极氪、东风、岚图、广汽、上汽、宝骏、智己、长安、零跑、长城等超20个汽车品牌与DeepSeek 有合作。车企接连宣布接入DeepSeek,试图在智能汽车赛道上抢占先机。但这场智能化风暴,是新机遇还是“旧饼”?

DeepSeek能带来什么?

DeepSeek是一款国内人工智能公司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拥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能够理解并回答问题,还能辅助写代码、整理资料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行业里有一种说法,DeepSeek是AI界的拼多多。相比OpenAI的ChatGPT,DeepSeek在效果上能达到与OpenAI-o1模型相当的水平,还大幅降低了推理模型的成本。

不少人好奇,把 DeepSeek 用在车上有啥意义?北青汽车在提问栏里输入“车企接入DeepSeek能带来什么?”时,DeepSeek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第一,产品智能化全面升级。提升自动驾驶能力,优化复杂路况决策与训练效率;重构智能座舱体验,支持自然语音交互与个性化服务;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预测性维护降低用户成本。

第二,研发生产与供应链提效,强化企业降本与风险管控。利用AI生成虚拟测试场景,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辅助创新设计(如轻量化车身、低风阻优化),提升产品性能;动态优化供应链,增强需求预测与风险应对能力等。

第三,商业模式创新与用户价值深化。数据驱动精准营销,拓展增值服务(保险、娱乐等)收入;通过软件订阅(如自动驾驶功能)构建持续盈利模式;开放生态接口,联合第三方打造智慧出行服务体系。

总结来看,车企与DeepSeek合作,消费者最显著的感知,应该是在更安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更低的用车成本与更高的使用效率、个性化服务。

画饼还是“真香”?

从车企宣传上看,DeepSeek的关键作用在于赋能智能座舱。

上汽通用宣布将DeepSeek-R1推理大模型深度融入智能座舱;东风猛士917智能座舱已接入DeepSeek-R1模型;智己汽车智能座舱已深度引入DeepSeek大模型;长城汽车CoffeeAgent完成了融合适配DeepSeek。

比亚迪整车智能“璇玑架构”将接入deepseek r1大模型。吉利汽车则表示,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融合后,能够精准理解用户模糊意图并调用约2000个车载接口。

对于消费者来说,会有什么不同体验?

参考之前爆火的ChatGPT,ChatGPT车载系统的应用,最实用的功能是能为车主提供更好的语音控制体验。车主可以通过语音助手进行复杂的对话,甚至进行多轮追问,获得详细的答复。

可以说,DeepSeek虽然功能强大,但现阶段与汽车融合仍有局限性。

有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汽车,DeepSeek在多模态感知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技术虽然先进,但要完全适配汽车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仍有挑战。车企需要在硬件升级、软件优化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才能确保技术的无缝对接。

两者相融合,还要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汽车领域工程师坦言,车企在接入DeepSeek后,需要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这将增加了技术实施的复杂性和成本。

车企与DeepSeek的合作无疑是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一步,但严格来说,一夜火遍全球的DeepSeek只是AI大模型中的一种。看似一个新技术的问世,实际更像是车企在消费者普遍关注AI的当下的一个宣传噱头。

技术落地的复杂性、成本控制的压力以及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都是车企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在技术、成本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车企才能真正吃下大模型画的饼。

0 阅读:0

青车杂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