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也塌了!央视曝光3大假水果骗局,越看越害怕,还敢吃吗

波义耳的笔记 2025-04-03 17:43:05

原来水果可以不停地“变装”,这智商税交得让人哭笑不得!

这些原本好好的水果,明明什么都没做,可是因为一些无良商家,把它原们本的口感和外貌改变。

目的就是能卖出个高价钱,可水果还莫名其妙被打上了“智商税”的名号.....

不过买水果还是买应季的吧,毕竟那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听听就好,真的吃到嘴里还是得“斟酌”。

猕猴桃

正宗的猕猴桃,那可是“水果之王”,它原产中国,皮毛茸茸的,切开后绿莹莹的果肉,酸甜多汁。

可如今市面上的猕猴桃有些不对劲,央视记者暗访发现,有些商家用“野生猕猴桃”当幌子,其实卖的是“狗枣猕猴桃”。

这玩意长得像枣,口感酸涩,跟正宗的猕猴桃差远了。

更缺德的是,有些商家用膨大剂催熟剂,让果子看起来个大饱满,其实里面空心的一捏就瘪。

真正的野生猕猴桃确实有,不过它们都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

那种地方交通极为不便,采摘难度大得超乎想象。而且野生猕猴桃产量特别低,根本就不可能大量出现在市场上,还摆在景区、路边的小摊上随便售卖。

那这些所谓的 “野生猕猴桃” 到底是从哪来的呢?其实啊,它们大多来自猕猴桃种植基地,是被淘汰下来的残次品。

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像缺乏营养温度不合适,或者光照不足,这些猕猴桃就长得比正常的小很多,口感也差得远,又酸又涩。

本来按照正常情况,这些果子是卖不出去的,可不良商家为了赚钱绞尽脑汁,给它们贴上 “野生猕猴桃” 的标签。

金西梅

金西梅这两年成了水果界的“网红”,它长得像李子,但皮更薄果肉更甜。

社交媒体上,博主们纷纷晒出金西梅的照片,说它“低卡健康”“通便神器”。

就这样在一瞬间,金西梅成了健身人士、减肥达人的新宠。

可你知道吗?有些金西梅是“李鬼”,央视调查发现,有些商家用普通李子冒充金西梅,甚至用染色剂给李子“换装”。

看那金西梅,色泽金黄晶莹剔透,看着就特别诱人,让人忍不住想买来尝尝。

而且它经常出现在景区的小吃摊上,价格还不便宜呢。很多游客一看到这么漂亮的果子,想着来都来了,尝尝当地特色,就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了。

可您知道吗,这金西梅和真正的西梅,那可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其实就是用小桃子加工制作出来的。

制作过程也不复杂,可却让人挺膈应的。商家把小桃子放在各种添加剂里浸泡,像大量的糖精色素防腐剂之类的。

经过这么一泡,小桃子就变成了看起来漂亮,吃起来齁甜的金西梅。

可这种金西梅,除了甜味,根本没有什么营养,那些添加剂吃多了,对身体还有害呢。

金沙果

金沙果一般出现在一些旅游景点,尤其是像丽江古城这种地方。您看它外皮是棕红色的,样子有点像椰子,但又不太一样。

商家会跟您说,这是丽江特产,产自金沙江边,富含果汁,果肉营养丰富,比椰子的味道和养颜效果都要好很多倍。

很多游客一听,再加上看到这果子模样挺新奇,就忍不住想买。但这所谓的金沙果,其实就是椰子伪装的。

那些不法商贩,把椰子的外皮抛光,然后刷上红色的油漆,就把它当成 “金沙果” 来卖,价格还翻了好几倍。

这椰子本来挺便宜的,经过这么一折腾,价格就上去了,而且还可能因为油漆等问题,对健康有潜在危害。

假水果出现的原因

假冒水果产业为何屡禁不止?说白了,就是利益驱使。

正宗水果成本高产量低,假冒水果成本低利润高。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赚钱,不惜铤而走险。

当然监管缺失也是重要原因,水果市场庞大,监管部门人力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一些商家钻空子,打擦边球,让假冒水果有了生存空间。

咱们消费者也有责任。很多人买水果只看外表听宣传,不了解水果的“真面目”。

如何能分辨真伪

农业专家张教授说,辨真伪其实不难,买猕猴桃,要看果毛闻香味。

买金西梅,要看颜色捏硬度,买金沙果,要看果形尝口感。总之多观察、多比较、多学习,就能避开一些假冒水果啦。

咱们消费者也要自我保护。买水果要去正规渠道,保留购物凭证,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同时多关注媒体曝光,了解假冒水果的“新花样”。

随着消费者认知提升,假冒水果的市场会越来越小。大家买水果会更理性,不再盲目跟风。

水果行业也在加强自律。一些大型水果企业,主动打击假冒行为,维护品牌形象。

他们深知,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

信息来源:【1】你可能被这些水果“诈骗”了!光明网2025-03-29

【2】这些水果,原来全是“智商税”!你经历过哪些“水果骗局”?新京报官微2025-03-25

0 阅读:4

波义耳的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