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新技术护航涪城麦冬产业高质量发展

话说生活三台 2025-04-09 22:18:39

日前,科技赋能川产道地麦冬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麦冬单品种联合攻关小组学术交流会在我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议推动川产道地麦冬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芦溪镇的生茂鸿业生态麦冬种植科研示范基地里,麦冬新品种“涪麦1号”长势良好,清明节后迎来收获期。

生茂鸿业生态麦冬种植科研示范基地负责人陈佣军说:“今年,我们一共试种了20亩‘涪麦一号’,从目前的长势来看,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每亩产量预测可以达到250公斤干麦冬。明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达到60亩面积。”

有了优良的新品种,更要有新技术加持,才能多方助力涪城麦冬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台县涪城麦冬产业协会技术部部长王德君说:“原来种植麦冬水和肥料要分开使用,每年要做8—10次,采用的是满灌满撒的模式,现在通过我们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喷撒,每亩每年可节约用水40—50吨,节约用肥300—400斤,节约4—6个人工,助力麦冬提质高产。”

让生茂鸿业生态麦冬种植科研示范基地负责人陈佣军高兴的是,不仅仅是涪麦1号产量稳定,更为重要的就是总皂苷含量高于常规品种。

吉林巨仁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汤跟生说:“麦冬的总皂苷含量是我们药企最看重的一项指标。基地目前种植的麦冬,比如‘涪麦1号’,它总皂苷含量比常规品种高出25%,这样有利于提高药品品质,增加药效,更好服务患者。我们药企每年对于麦冬的需求大约是300吨,基地目前200亩麦冬,我们将全部回收,保证企业生产需要。”

三台县麦冬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工作人员李建忠说:“‘涪麦一号’目前已在三台的芦溪、老马、永明等三个乡镇开展小范围的试验和推广。下来呢,我们将继续加大与绵阳市农科院的合作。2025年我们计划在三台的芦溪、老马、永明等七个主产镇乡,推广‘涪麦一号’100亩,为我们产区麦冬品种的更新迭代打下基础。”

在老马镇麦冬基地,伴随轰隆隆的运行声,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研发的自走式麦冬收获机进行了现场演示,所过之处,地里种植的麦冬轻松被采收。该机具一天可收获50余亩麦冬,与以往的悬挂式机具(拖拉机 收获机)相比,能极大程度减少压苗对麦冬的损伤。

一个个新成果得益于相关单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专家团队聚焦涪城麦冬品种老化、生长调节剂残留、生产成本过高、大水大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开展攻关。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麦冬联合攻关小组组长、市农科院中药材所副所长戴维说:“在新品种选育、生长调节剂替代、机械化采收、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麦冬生态栽培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和示范推广,为涪城麦冬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台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张辉

0 阅读:0

话说生活三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