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冒兵家大忌,毛主席为何要中途换帅?

老朱讲历史 2017-12-01 00:39:17

1950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说:“城门失火,殃及鱼池。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能换来我们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我看这场仗非打不可。既然迟早都得打,晚打不如早打。”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同美国侵略者展开了战争,抗美援朝由此拉开了序幕。

关于抗美援朝的选帅问题,毛主席是深思熟虑的。毛主席认为林彪和粟裕擅长打精致的、有把握的、有效率和效果的名仗,并且经常用奇兵制胜。最主要的是林彪和粟裕是新中国开国将军中比较年轻的,是抗美援朝的最适合人选。但是林彪和粟裕都有病在身,需要休养。

毛主席决定让彭德怀出征抗美援朝。彭德怀革命资历仅次于朱德,很多将领都是他的部下,在军中的权威也是仅次于朱德,由他挂帅,没有人有异议。抗美援朝,彭德怀不负众望,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战役,沉重的打击了美军,将战线推进了三八线附近,粉碎了敌人在中朝军队侧后登陆的计划,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但是就在战争打的最激烈的时候,毛主席却五次发电,催促彭德怀回国,由陈赓大将赴朝鲜代彭德怀主持司令工作。毛主席为何冒兵家大忌,在中途换帅呢?一般来说,中途换帅是兵家之大忌。因为士兵会与其将帅产生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交情,很多士兵奋勇杀敌也是将帅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战争正在进行中,突然换来一个陌生的将帅,士兵们会觉得心理失去寄托,而不能无后顾之忧的奋勇杀敌,会心生惧意,士气低落。

所以说中途换帅自古以来都是兵家之大忌,而毛主席作为古今中外少有的军事战略家,不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那又是为何呢?毛主席说,他是担心彭德怀的健康。因为彭德怀当时患有严重的肠胃炎、痔疮等疾病,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而朝鲜战争上,环境极其恶劣,若不及时治疗,恐怕会恶化。

彭德怀对自己的身体并不当回事,拒绝回国治疗,在毛主席的再三催促下,才肯回国治疗。1952年4月彭德怀回国后,一方面治疗疾病,一面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一面兼顾志愿军作战。彭德怀虽然回国了,但是心却留在了朝鲜战争,无时无刻不在关系朝鲜战争的局势。1953年6月彭德怀再次返回朝鲜前线,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