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马岛战争,阿富汗的“雌鹿”杀手,至今依然是俄军飞行员噩梦

鹰眼Defence 2025-04-17 17:18:50

鉴于第一代的“红眼睛”便携式防空导弹性能难以满足需要,70年代,美国陆军开始发展新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其核心是使用更灵敏的导引头,提高速度和反应能力,能够迎头攻击目标,同时为了防止误伤,还加了一个敌我识别装置。

1979年,被命名为FIM-92“毒刺”的新型便携式防空导弹开始交付美国陆军,并以一对一的方式替换旧式的FIM-43“红眼睛”。

初期型号的“毒刺”导弹使用的是当时十分先进的红外/紫外双模导引头,能够有效将目标从复杂背景中识别出来,之前战机在对付红外制导导弹时使用的抛洒干扰弹等措施效果被大大削弱,此后,在更新型的“毒刺”导弹上更是使用了新型焦平面阵列红外成像导引头。

此外,后期型号的“毒刺”防空导弹大大增强了升级能力,除了可以更换导引头和火箭发动机等部件之外,还可以通过升级弹载处理器软件来提高其性能。

“毒刺”导弹的操作十分简单,只要将电池插入发射器,利用其冷却导引头并确保导弹更系统启动,敌我识别器确定目标并非友机之后会发出一个音响识别信号,当导引头锁定目标之后会发出另一个音响信号,这时候按下开关就可以发射导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电池只能提供19秒的工作时间,一旦超出这个时间导弹没有发射就必须更换电池。现在在中东还有少量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期间遗留下的“毒刺”导弹,其电池早就已经过期,不过武装分子使用民用电池串联之后一样可以接到导弹上使用,虽然比较笨重,但依然可以使用。

在M163“伏尔肯”自行高炮退役之后,美国陆军一直想发展一种使用40毫米口径博福斯高射炮、类似德国“猎豹”的M247“约克中士”自行高炮,但由于造价高昂,加之美国海空军能够提供完整的空中掩护而放弃。

美国陆军只能继续装备“毒刺”导弹作为自己的野战防空武器,除了单兵携带之外,还有“布拉德利”步兵战车携带的,不过发射的时候需要步兵下车,此外就是大名鼎鼎的“复仇者”防空系统,搭载在悍马军车上,8枚“毒刺”导弹可以提供持续火力,还有双联装版本,可以搭载在卡车上或者用于要地防空,除此之外,美国陆军的武装直升机也挂载“毒刺”作为空战武器,毕竟,AIM-9“响尾蛇”太重了。

“毒刺”除了装备美军之外,还在其他国家中大量使用,甚至连朝鲜据称都曾经获得了一部分阿富汗战争结束后遗留的“毒刺”导弹。

“毒刺”最早的实战应该是1982年马岛战争,英国特别空勤团使用“毒刺”击落了一架阿根廷空军的普卡拉攻击机,最著名的实战则是在阿富汗,早期美国只是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一些老式的防空武器,除了苏式大口径机枪和瑞士20毫米轻型高炮之外,就是埃及等国提供的老式萨姆-7等早期型防空导弹,但其效果不佳。

从1986年开始,美国开始提供“毒刺”防空导弹,数量估计在900-1200枚之间,据称在发射的340枚“毒刺”击中了269个目标,命中率高达79%,考虑到使用它们的阿富汗游击队员普遍文化不高,训练时间短暂,可以看出“毒刺”的优异性能,尽管在战争中苏军为其直升机加装了红外干扰装置,但面对“毒刺”的双模导引头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2001年阿富汗战争开始后,美国出高价回收此前的这批“毒刺”导弹,防止他们被恐怖组织用来袭击民航客机;在1999年印巴冲突期间,巴基斯坦陆军使用“毒刺”击落了3架印度飞机。

在俄乌战争中,西方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毒刺”,根据战场表现看还可以,除了打击前线俄军的固定翼战机和直升机外,还被用来攻击俄军巡航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但因为俄军战机升级了自卫系统,乌军往往通过同时发射多枚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方式来攻击俄军战机,除了“毒刺”,还包括其他型号。

10 阅读:342

鹰眼Defence

简介: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