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造船业第三颗明珠,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有多牛?

静槐谈历史 2023-11-17 16:06:07

2023年11月4日,大型邮轮 “爱达·魔都号”正式交付并规划运营。该邮轮为中国首艘制造,也是我国成功上榜“建造大型邮轮国家”的标志。

有小伙伴顿生疑问:邮轮属于轮船的一种,而造船工艺早已成熟,只是它比较大而已,中国也不至于没能力建造吧?

如果你真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大型邮轮的建造难度极大,它考验的不仅是技术,还有相关产业的配套管理能力,直接说大型邮轮的建造难度堪比航母也不为过,甚至超越航母。

我们来深入了解下大型邮轮。

2006年7月,意大利的大型邮轮“爱兰歌娜号”首次航行到上海,曾经只有在电影《泰坦尼克号》才能看见的豪华邮轮,得以在现实中被人们亲眼看见和触摸到。

从此,邮轮旅行风悄然兴起。仅半年时间,1.8万名中国游客便争先体验了“爱兰歌娜号” 邮轮服务。

这一繁荣现象带给世界其他邮轮公司不小的遐想空间。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各国运营公司纷纷布局中国市场,皇家加勒比游轮、公主邮轮等国外大型邮轮纷至沓来,都憧憬着在中国分一杯羹。

中国邮轮行业也顺利开启狂飙式成长。

除滨海港口外,上海、天津等眼尖沿海城市纷纷跟建邮轮母港,提供更多的配套设施,发展邮轮经济。

国际邮轮经济发展规律显示,邮轮经济的兴起要求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

而我国早在2012年人均GDP便超越该指标,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更是早早实现发展邮轮经济的基础。

相较于几乎饱和的欧美邮轮市场,亚洲的邮轮市场更具有想象空间,其中中国稳坐榜首。

水涨船高,邮轮经济的火爆直接拉动了邮轮的火旺需求。而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大型邮轮的建造者却显得力不从心。

反观手握全球90%订单的三家船厂意大利芬坎蒂尼、德国迈尔和法国大西洋,他们在2025年前交付的邮轮档期已经排满。

前瞻产业研究院调查后总结报告称:欧洲船厂7万总吨以上邮轮年产能仅为8艘左右,但全球邮轮年需求量却大概在15艘,供需极度不平衡。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便萌生了建造国产大型邮轮的想法。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建造邮轮并不像建造船舶那样简单。

手握全球船舶订单的亚洲船企曾因建造邮轮付出过惨痛的代价;科技发达的日本也曾因贸然承接邮轮订单不仅补交巨额“学费”, 三菱社长宫永俊更是于2016年10月对外宣布:

未来不再承接10万吨以上的建造邮轮业务。

此时此刻,我们虽然比他们条件成熟,但欧洲很多船厂经过上百年的经验积累,并不是我们朝夕之间能吸收并超越的。

我国的邮轮建造之路道阻且长。

建造第一步,中船就遇拦路虎。

游轮建造工艺复杂,我国不仅建造经验为零,甚至某些核心技术还必须依靠外企。

为了解决此问题,经各方讨论后决定,中船集团与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游轮建造合资公司,同时中船集团以持股60%的股份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另外中船集团内部除了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外,又加入三所国内顶级相关机构:

即承建过多艘豪华客滚船和客船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有丰富的客滚船设计经验的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擅长邮轮水动力关键技术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各部门人员布置到位后,2019年10月18日,中国首艘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动工建造。

可建造邮轮的三大疑难问题接踵而来:重量控制、减振降噪和安全返港。

中船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内现有的成熟技术,很快对以上问题一一找到了解决方法。

在重量控制方面,为了提高船东收入和乘客体验效果,造船厂拼命思考降低船体自重以增加更多的娱乐设施。

建造“爱达·魔都号”初期,中船集团便采用厚度仅为4—8mm的薄型钢板代替传统的20mm的钢板,大幅控制了船身重量。

当十几米长的钢板运送到船厂时,极易变形的身体却“纤弱”得像是巨型面条,员工尽管小心翼翼,也不免有损坏的现象。

为此,集团临时增建薄板智能生产车间,通过智能手段和自动控制,提升薄板调运、切割、加工和建造的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另一边,邮轮在海上航行时,不仅受风浪摇晃易产生噪音,而且机舱因设备繁多也成为噪音污染源。

为减振降噪,“爱达·魔都号”对所有机械设备都进行减震处理,邮轮内部还增加了1400个噪音检测点,实时监测噪音,同时舱壁上铺设大量隔音材料,在天花板和壁板之间安装了弹性基座,减少摩擦噪音。

最后,考虑到今年来,邮轮旅游人数暴增,安全要求也随之提高。《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中直接要求邮轮救生艇座位数与乘客数必须持平。

实际上,“爱达·魔都号”船体两侧不仅悬挂了足以容纳6280人的20艘超大救生艇,还储存了信号弹、压缩饼干等救生过程中满足所有乘客的应急用品。

更重要的是“爱达·魔都号”特意准备了两套“邮轮命脉系统”13+1个系统,并时刻监测其功能,确保即使一套发生故障,另一套还能正常运转。

一旦邮轮上发生火灾或进水事故,上面的所有乘客将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线逃到救生艇上,可以很好地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

就这样,中船集团一路过关斩将,像拼积木一样,成功将钢板切割成基础零件搭载成邮轮轮廓。

框架搭好后,邮轮步入上方的装潢阶段。

但此时高兴还为时过早,因为建造邮轮堪比航母,甚至更难,这并非无稽之谈。

航母是一种武器,只关注武器强弱即可,但大型邮轮却是一项庞大又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它除了满足基本的运输需求,还要满足人们餐食住宿、文化娱乐等多样化需求。

关于这一点,中船的领导也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首先在设计上,邮轮内部空间繁多复杂,各种设施和应用需求还要一应俱全。

邮轮上不仅安排了剧院、餐馆、购物广场、艺术走廊和水上乐园等丰富的休闲设施,同时邮轮上还设置了医疗中心,配套手术室和上千种药品,可在必要时对乘客进行一些应急处理。

剧院方面,将展现上海兼收并蓄的“万花筒”文化,

餐饮方面,涵盖了自助餐、西餐、日料、火锅、铁板烧等多个品类,除了满足不同需求外,还可供4500人同时用餐。

邮轮上还专门建造了近2000平方米的超大购物广场,游客可以随时挑选珠宝首饰、衣服鞋帽、家电美妆等19个品类的物品,就连茅台、古驰、香奈儿等国内外高端品牌也可随时选购,可谓移动的购物天堂,另外船上还引进大型免税购物中心,增加游客的选择范围。

艺术走廊两面墙体上装饰了多幅壁画和艺术品。

5G网络全覆盖整艘邮轮,旅客可以随时晒朋友圈。

其次,在建造上,大型邮轮需要2500万个零部件,整船零件数堪比5倍C919大飞机, 13倍“复兴”号高铁,采购难题也曾困扰中船人。

我国是防火隔音环保材料蛭石板的原产地,但由于没有技术和认证,粗加工后的蛭石板运到国外深加工后再运回来,价格便翻了5倍。

为了一个玻璃啤酒罐,中船人寻遍全国厂商,最后在德国一家玻璃公司找到产品,但价格昂贵年产量极其有限。

采用如此严格的采购方式,中船集团共签约超500家全球供应商。

同时邮轮还事无巨细兼顾通风、电路铺设、消防安全等需求,家具灯具、绿植、艺术品等的选择等等。

中船人像雕刻艺术品一样完成了邮轮的建造打磨。

2021年12月17日“爱达·魔都号”实现坞内首次起浮。

2023年6月6日实现顺利出坞。

2023年 7月24日和9月12日进行二次圆满试航,动力和推进系统等涉及邮轮安全的各项功能都得到令人满意的验证。

2023年11月4日 “爱达·魔都号”顺利完成交付。

建成后的邮轮命名为“爱达·魔都号” ,总长323.6米,总吨位13.55万吨,船体上方共建有高达16层的生活区,2826间船舱,其中乘客舱室2125间,船员舱室701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

2023年9月20日,爱达邮轮官网和微信小程序上已开售该邮轮的船票,主要是从上海出发的东北亚航线。

爱达邮轮相关负责人还自豪表示:“爱达·魔都号”邮轮在未来将设计打造长、中、短相结合的多样度假选择,不仅部署中国至东南亚国家的航线,还要推出类似“海上丝绸之路”等中长航线。

为中国智造骄傲!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周刊》:《首艘正式交付!国产大邮轮为何比航母还难造》

央视一套:《2826间舱室!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即将出坞》

《人民日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今日交付!》

作者:李艳平

编辑:桢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