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宁波之南,大海向内陆伸进一条细而长的海域,名曰宁波湾……
宁波湾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岸属奉化,东南岸归象山,由于宁波湾细而长,海水还比较深,就成了宁波一带渔民的天然优质渔港……


奉化裘村镇马头村,就位于宁波湾西北岸的中部,北依银山岗,南临象山港,村东有银峰溪,村西有洗脚溪,山水环绕,风光旖旎,因村东的山头像马头而叫马头山,村名也由此而来……
据马头村的村史介绍,马头村起源于唐末天佑二年,宋天圣五年,以及大宋南迁之时,其陈姓先祖为唐朝的太子太傅陈邕,陈邕原籍是京兆万年人(现在陕西西安人),因与当时的宰相李林甫不和,被贬到福建,开始在福州,后来定居漳州,从此在福建散枝开叶……
唐朝末年,陈邕的后裔陈怀珙以及他的侄孙陈大一分次从福建迁来此地建村,迄今已有1100年的历史了,形成了马头村这个有名的奉东陈姓大族,这么说来,马头陈氏还有关中人的基因哈……


进入马头村,清一色的灰色建筑,精致而优雅,平整的石板路,古朴而浑厚……
停好车,我们行走在马头村的街巷里,真的有走进历史的感觉,窄窄的巷子,斑驳的墙壁,无处不在的历史痕迹,似乎在一直告诉着它那悠久而辉煌的岁月……
我们逛古村,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就图个随意而行,任意而走,总想看看一般游客看不到的地方……



来到马头村,我们提前没有做攻略,随性而走,来到陈天侨故居前……
陈天侨,马头村人,国民党时期的陆军少将,1943年担任第三战区四明山游击区指挥官,宁波沦陷后,他领导的四明山游击区国民党官兵与共产党部队合作,联合作战,共同抗日……
陈天侨故居建于1939年,为五间两层楼结构,因房间结构比一般的要大,被人们称为“三层楼”。整个院落占地788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米,为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风格,有中式的现代洋门、鎏金雀、石雕柱础,也有西式的玻璃窗、百叶窗、车木楼梯扶手等……
解放后,作为国家公房使用,先后为马头乡政府和公社驻地……



陈天侨故居前边是一潭碧水,旁边是王淮房,为新兴地主王宗祥建于民国初年,硬山重檐二层木楼房,因主人房号为“淮房”,后人便称为“王淮房”……
王淮房的特点是传统的青砖小瓦马头墙,石质门框,大门上建有门头,飞檐翘角,雕塑花卉文字,是民国时期格局规整,体量较大的典型民居……



继续前走,遇到了椿荫堂,也叫下仓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迄今有200余年的历史,占地2070平米,建筑面积2773平米,其中东厢房青龙首两间为国民革命军二十六军军长陈空如的旧居……
陈空如,也叫陈焯,马头村人,生于1898年,北伐时的军长,后来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副局长,是蒋介石牵制戴笠的“八人小组”成员之一,1950年被处决……
椿荫堂有两道大门,头道大门门楣上雕刻有“光华”,背面是“继武”二字,第二道大门上是“贻燕”和“如矣”,合起来就是说,希望后代能够继承祖先的荣耀并发扬光大……
这些房子尽管已经二百余年,现在依然有人居住,可见其质量还是杠杠的……





帷塈堂,又叫老酒坊,是陈氏二十五世孙陈宠贤以及三个儿子于清嘉庆十五年建造的,占地3000平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米。大门头中间的“攸宁”二字取自《诗经》,意为舒适安宁之地……
陈宠贤和他的三个儿子,以酿酒为业,懿行遍及城乡,创办翔鹤潭义渡,抚恤育婴堂,扶善良,抑强暴,酒坊至今200余年,子孙昌盛,贤者能人众多,真实验证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


马头村,除了我们看到的外,还有义门堂、世德堂、崇德堂、昼锦堂,基本都是传统的四合院落,也是传统的江南古民居风格……
马头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被誉为“教授村”、“教师村”,先后出了40多位教授、博士,还有100多位教师……
行走在马头村的街巷里,目睹这一切的一切,灰瓦青砖,干净整洁,痕迹斑斑,历史悠悠,素净而优雅,低调而质朴,走在这样的村落,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