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集体“躺平”?“开门红”竟成泡影?

南斗星君 2025-04-29 20:44:51

近日,三大运营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全部披露完毕。这份被业内寄予厚望的“开门红”成绩单,却呈现出“营收滞胀、利润微增”的尴尬局面。

电信移动“原地踏步”,联通成唯一亮点?

从具体数据来看,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重要一员,中国电信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45亿元,同比仅增长0.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亿元,同比增长3.11%。

再看中国移动,营收达到2638亿元,同比增长0.02%,股东应占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3.45%。作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过往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广泛的网络覆盖取得了诸多辉煌成绩。

不过,此次财报数据也显示出其营收增长面临着明显的瓶颈,尽管净利润增速稍高于营收增速,但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将更多依赖于成本控制等因素,而新的营收增长点尚未能充分发力呢?

相比之下,中国联通的表现则相对亮眼一些。其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33.5亿元,同比增长3.88%,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6.50%。这一增速在三大运营商中处于领先位置,也反映出中国联通在近年来持续深化改革、优化业务布局等方面或许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有了更多的活力和竞争筹码。

整体而言,三大运营商营收增速放缓,呈现出一种对以往“双增长”目标执念逐渐放下却又未完全舍弃的态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一直是运营商追求的核心目标,它代表着企业在市场扩张、业务拓展、盈利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的综合成功。然而,随着通信市场的逐渐饱和、竞争格局的日益激烈以及新技术变革的冲击,运营商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

第二曲线:新兴业务“高增长”与“低占比”的矛盾

面对传统业务增长瓶颈,三大运营商积极寻求转型,将战略重心转向新兴领域,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投入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从当前财报数据来看,新兴业务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在整体营收中占比仍较低,尚处于蓄势待发阶段。

在政企与云服务领域,三大运营商均展现出强劲的拓展势头。中国移动通过推进AI+DICT项目标准化复制与规模化推广、强化产品出海能力、深耕数字内容等举措,持续提升政企市场和新兴市场收入占比;中国电信IDC业务收入达95亿元,同比增长10.4%;中国联通联通云收入则达到197.2亿元。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以“云网融合+ AI”为核心,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

然而,这些项目普遍存在建设周期长、回款速度慢的问题,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给企业资金周转带来压力。此外,由于项目回报周期漫长,前期投入难以快速转化为收益,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运营和财务风险,对长期发展形成挑战。

在前沿技术商业化探索方面,量子通信、卫星通信、智能服务等新兴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以中国电信为例,其量子通信、卫星通信、智能服务收入分别实现81.1%、37.2%和151.6% 的高速增长。但整体来看,这些业务收入规模尚未突破百亿元,难以有效弥补传统业务的下滑缺口。

为深化在新兴领域的布局,三大运营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中国移动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3%,中国电信研发投入增幅更是达到11.5%,重点聚焦5G-A、AI 大模型、算力网络等前沿技术领域。不过,由于这些技术从研发到商业化落地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形成稳定的盈利来源,这对运营商的资金储备和战略定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大运营商的2025年首季财报,既是对当下困境的具象呈现,也是未来转型的战略缩影。从财报数据可见,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新兴领域尚处投入期,利润承压已成不争事实。

然而,这场业绩阵痛背后,或许暗藏着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耕”跃迁的必然逻辑 —— 当用户红利见顶倒逼发展模式转型,技术投入的长周期特性与市场回报的短期诉求形成现实矛盾,行业正经历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突破的关键蜕变期。

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战略投入,如何加速新兴业务的价值释放,不仅是破解当前 “营收滞胀” 困局的关键抓手,更是决定其能否在数字化浪潮中成功突围的关键命题。

0 阅读:0

南斗星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