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受特朗普贸易政策困扰时,媒体发现美国已将千亿中国商品移出“对等关税”清单,中国媒体报道中称此举为“关税豁免”。
消息登报次日,特朗普否认了关税豁免报道,并指责其加剧混乱。中方直接回应称,局势仍在可控范围内。
特朗普此举的原因何在?中国为何发表此类声明?
【面对关税乱象中国仍然自信】
美国时间4月11日深夜,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发布通知,宣布豁免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半导体设备等电子产品的关税。
《华尔街日报》称这份涉及1000亿美元中国产品、涵盖3000多亿美元进口商品的清单为“科技巨头救生筏”,随后苹果、英伟达等公司股价上涨。
次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否认“关税豁免”存在,强调所有产品须缴20%“芬太尼关税”,并透露可能对半导体供应链加征新关税。
4月12日,中国商务部重申坚定立场后,政策矛盾激化。白宫随后通过37页豁免清单,含稀土、抗生素等。美商会数据显示,其中30%商品依赖中国独家供应,如iPhone精密马达。
特朗普的言行反映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36万亿国债致年利息支出达1.2万亿,占联邦收入30%,10年期美债利率超4.8%,预计2025年利息支付将大幅削减财政收入。
此外,美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峻,特朗普2016年推“制造业回归”难解。库克指出,美国无法年产2亿部iPhone供应链,特斯拉上海工厂效率已超加州工厂。
关税导致中国商品成本大幅上升,同时致美国500多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低收入家庭年支出攀升2000美元,进而加剧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该困境导致政策矛盾,4月2日签署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令,两周后即豁免核心商品。一方面扬言“全面脱钩”,另一方面却允许英特尔、高通继续供货给华为。
特朗普政府政策多变之际,中国展现冷静,海关总署发言人表示,中国有信心应对,这份底气基于三方面支撑。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重要,占全球70%稀土加工、90%抗生素中间体产能,iPhone的187家供应商在中国,2025年一季度,全球前十大消费电子品牌七家主要基地仍在中国。
中国早已实现市场多元化,2024年对美出口仅占GDP的3.2%,而对东盟出口增18%,中欧班列超2万列,构建了涵盖45国的“一带一路”贸易网络。
此外,中国已备有制度性反制措施,制定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精确管理镓、锗等战略金属,迫使美国在制裁与被反制间寻求平衡。
美国借关税调整意图重塑产业链,结果致iPhone成本增700美元。随后实施的豁免措施,反而强化了中国作为制造基地的地位。
这场关税风波终将成为历史一隅,揭示在全球化互依时代,强权终将为规则共建所取代,对抗思维必败于共生智慧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