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年龄越大越孤独?
人至暮年就会发现,最亲密无间、始终相伴的人,其实是自己。也许这就是生命的传承吧,生命的传承自有其既定的轨迹。

父母陪伴我们走过前半生,之后便慢慢退场;伴侣或许情深意切,却也只能陪我们走过人生中的一段;儿女再孝顺,也会被生活的琐碎绊住,无法时刻相伴。

人生,本质上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我们必须承认,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所以,真正爱孩子,就让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时,让他们学会独立、感恩,懂得责任与担当,而不是庇护在我们的羽翼之下。

记得谁说过一句:如果孩子优秀有能力,就让他展翅高飞,如果孩子平庸,那就让孩子承欢膝下,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我觉得这种心态真好,然而当下父母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过度焦虑孩子的未来,其实孩子自有生存之道,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做父母的学会关爱自己,坚持锻炼,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能把晚年的幸福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要知道,过度依赖只会徒增失望。在忙碌生活里,只要孩子们能抽空回家看看父母,知道父母过得挺好就行,人生还是不要奢求太多,毕竟知足常乐嘛。

同样孝心不是道德绑架的结果,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形成的。记得王志文在《天道》里有一段话:如果我的孝顺是以我父母的痛苦为代价,我情愿不要这份孝顺。

特别钦佩一种父母,他们会提前告诉子女,如果有一天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不要强行维持毫无意义的生命,人活着应该有尊严,不要给他人带来麻烦。

我觉得也是当一个人生活不能自理,躺在ICU病房,每花费成千上万,床上拉床上尿,人事不知,浑身上下插满管子维系所谓的生命,只一个鼻孔会出气,证明还活着,那这样的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久病床前无孝子,别用道德孝顺什么的去绑架一个人,有尊严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呼吁安乐死合法化,我觉得能安乐死这才是文明,才是社会的进步。

有人说: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会成为孩子对待我们的模板。“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养儿育女不是一场情感交易,而是出于内心的“我乐意”,如果你是以养儿防老为目的,那也不要说什么父爱母爱的伟大了?

带孩子来这世上并非他自愿来,你是来享受生命传承的快乐的,你是来见证一个生命的成长的,在生命传承里,我们把爱与责任传递就够了,不需要孩子回报什么,只是为了让这份温暖延续,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