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新规划出炉(2035年),守住“东部中心城市”,喜提“全国制造基地”

整体定位和杭州差不多
不看好南京发展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作为除四大直辖市外第一个获批的城市,南京城市定位有何特别之处?

首先是江苏省省会。2023年江苏GDP接近13万亿(128222.16亿),是我国第二经济强省;

而南京GDP有1.7万亿(17421.4亿),居全国第十名。

其次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既不是长三角地区,也不是华东地区,而是范围更大的东部地区;

南京的战略地位要比大家想象中更高一些。

在“江苏十三太保”眼中,省会南京位置偏居一隅,不好带动全省发展;

经济上,前有苏州遥遥领先,后有无锡拼命追赶;大家普遍看低南京的作用。

但实际上,南京的城市定位从来都不是局限于江苏本省,
而是放在长三角乃至东部地区去考量。
南京的位置在江苏的确是偏,但如果把安徽放进来,南京就不偏了;

如果接着再把浙江、上海放进来,南京差不多处在长三角居中位置。

如果再把视角拉高一些,南京刚好是东部地区中间位置。

不管是上海产业往中西部转移,还是南北地区经贸往来,南京都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建国以来,南京做过“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等不同层级的行政建制;

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南京定位是唯一的特大城市(2016年);

南京的影响力要比其经济实力强得多。

其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享有“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美誉;

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2年)。
其四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南京南站汇聚了京沪、沪宁沿江、宁合、宁杭、宁安五条高铁;
站场规模达15台28线,是我国最繁忙的高铁站之一。

2023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73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38万吨,

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
2023年,南京港货物吞吐量接近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

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门户港”。
南京核心功能定位:“一个全国、两个东部、两个区域”;


相比于城市定位,核心功能定位才是南京未来发展的关键。
首先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南京四大传统工业支柱分别是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工业产值占全市近三分之二。
江北有南钢,江南有梅钢;我国有30家千万吨级钢企,南京就占据了其中的两席。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化工园区30强榜单第二。

南京拥有上汽大众、南汽集团、长安汽车、上汽大通等整车制造企业;
是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从2016年开始,南京半导体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如今已打通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全部环节。

有这些传统工业做基础,
南京才能更好的往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转型。

其次是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南京有51所高校(本科34所、专科17所),包括13所“双一流”高校,在校大学生100.7万人(本专科79.94万、研究生20.81万);拥有两院院士90多人。

也许在高校和大学生数量上,南京不如广州武汉等城市;但就科研实力而言,南京全国第三,

仅次于北京上海。这个核心功能定位对南京至关重要,

因为不管是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需要科技创新来做支撑。
其三是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

2023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8000亿元,首个“万亿级产业”呼之欲出。

2023年,南京金融业增加值为2425.75亿,

并不比重庆、成都、杭州这些“网红城市”低。
2023年,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201亿;
考虑到常住人口只有954.7万,这个数据的含金量并不低。

其四是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南京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

交通基础设施发达,适合发展为物流中心。
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航运条件优越(航道深12.5米),
5万吨级海轮可直抵南京港,10万吨级海轮可乘潮而来,万吨级船舶直达武汉。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目前拥有两条跑道,
南侧还有很大的空间用来新增南二跑道、T3航站楼、南货运区。

整体来看,南京城市定位与杭州基本是一个水平,
远高于合肥、宁波等长三角城市;

如果南京经济要追上杭州,得在先进制造业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