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反复无常的孙良诚在战役中连续横跳?1948年1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驻守徐州市附近的国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发动攻势,淮海战役爆发。

淮海战役中,孙良诚不是什么重要角色。他统率第16兵团,下辖2个军共4个师,战斗力比较弱。
会战开始以后,解放军首先集中兵力围攻黄百韬兵团。
杜聿明在11月10日赶到徐州接过指挥权时,黄百韬兵团已经被团团包围在碾庄。
杜聿明调兵遣将,让各部加速救援碾庄,到13日李弥和邱清泉兵团才开始全面进攻解围,激战2天仅仅推进3到6公里。杜聿明认为,至少需要7天才能打到碾庄,而黄百韬7万人面对数倍的解放军不断猛攻,是绝对支持不了这么久的。
就在杜聿明焦头烂额的时候,13日解放军韦国清、吉洛的2纵、11纵、12纵,在江苏北部睢宁地区,合围了孙良诚的第107军约1万多人。面对数万解放军,孙良诚自知根本不可能突围,友军也难以相救,陷入了犹豫。

这里简单的说说孙良诚。
孙良诚是西北军著名将领,也是冯玉祥麾下十三太保之一。
孙良诚本名孙良臣,父亲是清军一个排长,也算出生于军人家庭。孙良诚生于天津市静海区乡下,一直同父亲务农为生。在1912年19岁时,孙良诚跑到驻扎在附近的冯玉祥部队,要求当兵。
冯玉祥见这个小伙子聪明伶俐,身体强壮,很高兴的将他收入麾下做了一个卫兵,准备重点培养。
有意思的是,冯玉祥非常厌恶传统的君君臣臣忠君思想,将孙良臣改名为孙良诚,舍弃了这个臣字。
孙良诚的能力突出,加上冯玉祥的器重,很快一飞冲天,成为西北军的五大名将之一。
到1924年,从军12年的孙良诚已经成为旅长,是冯玉祥的左膀右臂。在军阀混战中,冯玉祥一度失势,但孙良诚对他比较忠心,没有自立门户,因此受到大哥的信任。
1926年,冯玉祥得到苏联支持东山再起,孙良诚也一跃成为师长,同年击溃围攻西安的镇嵩军后又成为军长。
随后几年,是孙良诚的黄金时期。北伐期间,孙良诚担任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总指挥。在1928年攻入山东击溃直鲁联军后,他成为了山东省主席,手握军政大权,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将。
只是,没多久冯玉祥就开始走了下坡路。1929年,冯玉祥联合阎锡山同南京政府开战,随后1930年中原大战再次开战。
最终的结果是,冯玉祥西北军惨败,几乎要瓦解。西北军残部被宋哲元率领,退入山西苟延残喘。
孙良诚同宋哲元一直不和,这次干脆脱离部队回家赋闲。
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又一次东山再起,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邀请赋闲的孙良诚担任骑兵挺进军军长。孙良诚欣喜赴任以后,却发现这个同盟军不简单,里面有大量共产党的力量。
孙良诚认为通共反蒋和单纯的反蒋,后果可是完全不同。蒋介石对于通共分子一律严惩、毫不留情,孙良诚不愿意做这种赔本的买卖。
在同盟军战况不利时,孙良诚直接装病脱离部队,回到天津老家。此举被冯玉祥认为是叛变,从此两人不和睦。

孙良诚赋闲在家,直到抗战爆发的1939年才又出山,被冀察战区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锺麟重用,任命他为冀察战区游击指挥官。
孙良诚是有一定能力的,旧部也很多,随后3年在敌后拉起了队伍,也打了一些日寇。
不过,孙良诚毕竟是西北军的军阀。而西北军很多军阀奉行有奶就是娘的信条,眼中根本没有什么国家民族概念。
在1942年,孙良诚在山东西部敌后作战,担任鲁西行署主任。鲁西的情况复杂,日寇、八路军都有很强的实力,孙良诚部队生存困难。更要命的是,国民政府认为孙良诚是杂牌军,并非嫡系部队,对他比较冷淡,长期不能提供足够补给和装备。
眼见自己站不住脚,孙良诚就走了以前军阀混战的老路,开始同日伪勾结。国民政府发现以后,在1942年免除了孙良诚的鲁西行署主任职务。
孙良诚见状也不装了,直接投靠汪伪政权,历任汪精卫政府的第2方面军总司令、开封绥靖公署主任、苏北绥靖公署主任。
孙之所以做汉奸,也不是铁了心要投靠日本鬼子,不过是借机壮大自己的实力。
做汉奸期间,他多次告诉心腹将领:“当汉奸是为了扩充实力、积累政治资本,只要目的已达,即相机反正。”
1945年眼见日寇就要垮台,孙良诚也不惊慌。为什么?
孙良诚经常告诉部下“在中国,只要你手上握有枪杆子,走到哪里都有人欢迎“。
事实证明,孙良诚的说法是对的。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有数万军队的孙良诚立即成为国共双方拉拢的对象。
孙良诚判断局势,认为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明显强得多。于是,他接受了蒋介石的收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路军总指挥,摇身一变不再是汉奸伪军了。
需要说明的是,孙良诚投靠国民政府以后,开始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完全同解放军势不两立。
因此,蒋介石对他比较赏识,将孙提升为第一绥靖区副司令。他是抗战胜利后,被收编的伪军高级军官中,唯一升到副司令兼军长的人。

共产党也早就渗透了孙良诚的部队,在1945年11月孙部第1军被新四军包围在江苏北部的盐城。第1军军长赵云祥眼见要完蛋,选择率领1万多人投降新四军。
赵云祥同孙良诚的关系亲密,早在抗战时期他就同孙一起投靠日寇做汉奸。赵云祥认为孙良诚遭到中央军嫡系将领各种排挤,长期敢怒而不敢言,应该会转而投靠共产党。
赵云祥亲自跑到扬州面见孙良诚,试图说服他投靠新四军。
孙良诚经过深思熟虑,选择将赵云祥送到南京接受军法审判,以表示自己忠于南京政府。
同时,孙良诚私下到处打点,最终赵云祥也没有被严惩,3个月后被南京政府送回孙良诚部队,要求孙亲自管教。孙良诚网开一面,在1948年12月,允许赵云祥离开部队,去上海隐居。赵云祥的下场并不好,他留在大陆,在文革时期1970年遭到批斗后上吊自杀。
赵云祥没有说动孙良诚,但孙同中央军将领的矛盾确实很深,一种说法是汤恩伯试图找机会干掉他。

就算是蒋介石,私下认为孙良诚是骑墙派的小人,对他不信任。
淮海战役前夕,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曾向旧西北军将领发表广播讲话,号召他们弃暗投明。
蒋介石知道后,立即召集原西北军高级将领冯治安、刘汝明、孙良诚等到南京,要他们表示“忠党报国”的决心。同时,蒋介石密令军务局俞济时、政工局邓文仪等对他们严加监视。
孙良诚曾无可奈何地叹息说:“老头子指挥我孙某多年,无役不从,如此卖命,现在还把我当杂牌对待,怎不令人灰心。”
就是知道孙良诚对蒋介石不满,从1945年开始,华中分局派遣华中独立第一军参谋长徐楚光,去扬州做孙良诚工作,保持双方的联系。
1946年,华中分局又派遣地下党,军统少将周镐(抗战期间曾担任军统南京站站长,同孙有私交)负责策反工作。
蒋介石知道孙良诚身边有共产党间谍,对他严密监视之余,又百般拉拢。在1948年10月将孙部所有军官都升了一级,提供了大量经费和武器补给。
淮海战役爆发以后,周镐根据上级命令,对孙良诚反复游说,希望他就算不投靠共产党,至少也要保证中立,将军队留在原地不要移动。

这里就要提一提周镐。
孙良诚身边有几个共产党的说客,周镐的地位是最高的。
为啥?
周镐的身份特殊,本来是军统少将。
军统的全名叫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一个重要的特务机关。
它的创始人戴笠于1946年3月坠机死亡时,正式军衔或者说叙任军衔只是少将,职务军衔则是中将。
所以,军统局成员的军衔比军人要低一些,原则上不能超过戴笠。
换句话说,周镐在军统能够拿到少将军衔,已经是相当了不起,堪称混的非常好了。
周镐最早同孙的接触,就是在1947年7月被蒋介石派去监视孙良诚(是不是很讽刺)。
周镐将大量蒋介石对孙良诚的怀疑和不满,都告知了孙良诚,后者自然颇为不满。
老谋深算的孙良诚明白周镐肯定是共产党,却不戳穿,目的是留一条退路。
为了拉拢孙良诚,解放军曾通过周镐给了孙1500两黄金的经费,解决他的军费紧张问题。
孙的部下,260师师长王清瀚也是通过周镐,才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此时孙良诚认为,一旦投靠共产党,自己这几万部队就会被吃掉,失去了所有的本钱。
军阀把枪杆子当作性命一样,比老婆都重要。军阀宁可将老婆交给别人,也绝对不会交出自己的军队!
相比起来,蒋介石最低程度还让孙良诚保住自己的军队。
所以,孙良诚没有听从周镐的劝告,选择战场倒戈。
这里说一说,国军将领投降的几种模式。

最好的一种,叫做战场倒戈,也就是在双方还没有全面交火的时候,尤其是可以全身而退的时候,直接率部加入解放军,甚至转而攻打国军,比如程潜和陈明仁。
战场倒戈后的国军将领,会被解放军认为是自己人,得到相对的重用。
其次叫做战场起义。
这种就是双方有一定程度交火的时候,主动率部缴械投降解放军。这样一来,解放军的伤亡非常小,国军将领也算立功不小,投降会受到较大的优待。代表人物是三姓家奴吴化文。
最后叫做战场投降。
这种一般是国军已经遭到解放军惨重打击,甚至被团团包围,走投无路之下才宣布投降。
这种投降就不太好了,会被认为是兵临城下后不得已的缴械,国军高级军官甚至还是会被当作战犯对待。
周镐希望战场倒戈,孙良诚则不同意。

11月10日,被包围的黄百韬命令孙良诚进攻宿迁,东进解救被围于窑湾的第63军。
孙良诚勃然大怒。他打了一辈子仗,知道此时就算全军向南迅速靠近徐州,也未必能够成功。而黄百韬让他东进100多里去打宿迁,目的就是牺牲他的部队,去吸引解放军的围攻,减轻黄百韬的压力。
孙良诚拒绝向东前进,准备开往睢宁,观望局势变化,必要时候就直接投降解放军。
当天徐州“剿总”老大刘峙发现了异常,紧急打电话给孙良诚,让他立即放弃睢宁向南突围,靠近徐州国军主力。
这个命令让孙良诚的恼怒程度大为降低,考虑良久,他还是试图保住自己的部队,不愿意交给国军或者共军任何一方。
11月12日上午,孙良诚率领107军从睢宁出发,向徐州迅速撤退。

解放军不会坐视他撤走,当天就从四面合围过来,将孙的部队围住。
孙良诚的107军被包围以后,周镐在12日冒险赶到孙的军部,进行最后谈判。
孙良诚这只老狐狸发现260师师长王清瀚,很可能是中共地下党。而孙良诚手上目前只有260师,另外的261师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在远处的双沟镇。
此时孙良诚想要抵抗,也是不可能的。他不同意起义,王清瀚就可以直接率领260师甩开他,直接起义。
就在孙良诚犹豫期间,13日解放军发动进攻,吃掉他的一个教导团。
眼见就要全军覆没,孙良诚才表示可以宣布起义,率部投靠解放军,倒戈去打国军。这个老小子为了保住的自己的本钱,甚至不惜冒险,亲自跑到解放军第5师师部谈判,以表示诚意。
解放军司令员滕海清接到5师报告后,与政委康志强、参谋长朱绍清、政治部主任邓逸凡研究,认为孙良诚从来都是反复无常,毫无起义诚意,此时的要求明显是缓兵之计。他们决定不见孙良诚,令5师政委方中铎找孙良诚谈话,令孙无条件投降。
孙良诚可不好对付,随后的一番交涉很有意思。

韦国清回忆录中这么写:方中铎刚走进孙良诚所在的屋子,孙良诚就先声夺人地说“我是来接洽起义的,请贵军给我番号,让我率部到朝阳集起义。”
方中铎说“现在你来谈起义已经迟了。我们过去相信你,曾几次给你起义的机会,你都没有行动,如今兵临城下,朝不保夕,你才来接洽起义,时机已经错过了。我们不再相信你了,现在你只有缴械投降。”孙良诚说“起义的事,早在贵军驻睢宁时就已经联系好的,你们不能失信。”
方中铎责问道“当时联系你在遂宁起义,你为什么要带着部队偷偷往徐州逃跑?既然要起义,为什么当我们部队在海郑公路南北,把你的部队夹在路中间时,你还不停下来,还与我们不时交火?现在我们把你们包围了,你却来接洽起义,还要带部队到30里外的朝阳集起义,这分明是耍阴谋,搞缓兵之计。你还是老老实实地缴械投降吧,这是你现在唯一的出路。”
孙良诚涨红了脸说“我是堂堂军人,军人要有军人的气节,要军人起义是可以的,要军人投降是不行的。”
听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提气节,方中铎忍不住气愤地说“你还谈什么军人气节,你有什么军人气节?蒋冯大战时,你倒冯投蒋;日本人来了,你背叛祖国,充当伪军,投靠侵略者;抗战胜利了,你不知弃暗投明,又投向蒋介石的怀抱,进攻解放区,你还有什么气节可言?”
孙良诚的脸一阵青一阵白,喃喃道“那是以前的事情了,当年哪个军阀不是这样。”
过了半天,孙良诚仍死硬地坚持说 “这是你们纵队首长的意思吗?你再打电话问问纵队首长,看首长能不能让我起义。”
方中铎当着孙良诚的面打电话至纵队司令部,滕海清大声地说“要孙良诚立即缴枪投降,要不然就用武力解决他,你别再与他多啰嗦了。”
孙良诚要求与滕海清讲话,滕已将电话挂断了。
方中铎说“你不愿意投降是可以的,我现在也可以放你回去。但你知道,你们已经叫我们团团包围了。我们部队马上就可以打进去,把你捉住,那时候你就不能享受国民党投降将领的优待了。那时候你就是我们的战俘,我们可以把你送到盐城,或者送到睢宁,交给人民来处理。你在那里做了不少对不起人民的事,人民会怎样处理你,你难道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吗?”
孙良诚仍不肯投降。

过了一会儿,方中铎说“再给你5分钟时间考虑,若再不投诚,我们就要打进去了。”
到了最后摊牌的时候,孙良诚只得服软,连忙说“我向人民投诚,我向人民投诚。”
方中铎说“好呀,欢迎你向人民投诚。”
孙良诚又问“要我投诚,能答应我几个条件吗?”
方中铎说“投诚是没有条件的,投诚不是起义。”
孙良诚说“我在北京西直门还有房产,还经营一些企业,我投诚后是不是会被没收?另外,我还有两匹马,两名卫士,我想带他们走,你们是否给我开个证明,以免沿途出现麻烦?”
方中铎说“至于你们个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我们保证不受侵害。这是我党的政策。我们连俘虏的腰包都不搜,何况你愿意向人民投诚。你留在这里,赶快给你的部队下命令吧。”
孙良诚只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让部队放下武器。

最终,孙良诚率领107军军部和260师共5800人缴械投降。
107军下辖的261师师长孙玉田,就是孙良诚的侄子。
孙玉田不愿意投降,率部奋力从双沟镇突围,结果很快被歼灭。孙玉田带着区区1个警卫排突围成功,261师没有做出什么激烈抵抗被打垮了,被俘的官兵就有2000多人。
孙良诚是非常狡猾的,也不是泛泛之辈。
他认为自己曾经做过汉奸,杀过不少八路军。
抗战中,日寇多次对八路军冀鲁豫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孙良诚也率部2万参与其中,杀了不少抗日军民,手上有不少血债。
孙良诚认为,自己跟着共产党走的话,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投降以后的孙良诚,谎称同杂牌军第8兵团司令官刘汝明关系极好,可以冒险去做说客。
1949年1月,周镐、祝元福(共产党员、华东局通讯组组长)、王清瀚(260师师长、地下党)陪同孙良诚赶赴蚌埠,去执行游说刘汝明的任务。
临上船时,周镐心里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掏出日记本,还有一些钱物交给好友,吩咐都交给自己的夫人。
狡猾的孙良诚早就私下派遣副官找到刘汝明,说自己被俘后无法脱身,才用了这个方法。
一行人刚刚到了蚌埠,周镐等3人就被逮捕,押送到南京宁海路19号的保密局看守所关押,稍后全部在雨花台刑场被秘密枪决。

孙良诚亲自跑到南京,向蒋介石请罪。
对这个左摇右摆的墙头草,蒋介石极为厌恶,但这种时候又不便于乱杀大将,将他投入监狱关了几天就让保释。
孙良诚知道蒋介石不信任自己,唯恐逃到台湾后会遭到毒手,只能去上海隐居。
没多久,解放军占领上海,孙良诚深感恐惧,可是又无处可逃。
此时,周镐的遗孀吴雪亚,还不知道丈夫已经死了。她在南京找不到,又跑到上海继续寻找。
而周镐在1949年1月,就被蒋介石亲自下手令秘密枪毙,时年39岁。
吴雪亚在上海也没有找到丈夫,却意外的发现了孙良诚。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吴立即向政府举报了孙良诚。孙很快被逮捕,关押在华东军区解放军官训练团。
关押了2年后,孙良诚在1951年底突然中风,第二年3月病死。

另外,一说周镐就是电视剧中余则成的原型。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