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作为全球最大的光刻机设备制造厂商,在全球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之一。无论是台积电还是三星、英特尔,全球的芯片巨头都争先恐后地从ASML处购买光刻机,用于扩大芯片生产并占领市场。可以说谁拥有更多的ASML光刻机,谁就在芯片领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作为国内的芯片制造龙头企业,中芯国际也承担了国产芯片产业突破的希望。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中芯国际将增加资本开支到66亿美元(折合452亿人民币),这笔支出中将有很大一部分用于购买ASML的光刻机来扩大生产。同时中芯国际已经拿出超过1500亿元用于扩大28nm及以上成熟芯片的生产和制造,包括上海、深圳在内的多家工厂也已经完成封顶,只待设备入驻。根据中芯国际公开资料显示,在四座芯片厂全部竣工投产以后,单月产能将超过42万片。这也是中芯国际急于采购ASML光刻机设备的重要原因。
但是最近却传来一个不算太好的消息,在美日荷三方芯片协议达成之后,ASML第一时间表明了态度:“新的限制预计将阻止‘至少部分’DUV 光刻机的销售”(The new restrictions are expected to prevent the sale of “at least some” of these DUV machines)。这也使得中芯国际66亿美元的计划陷入了风险之中。
为什么说存在风险呢?首先自然是光刻机的购买将存在不确定性,如今中芯国际已经完成了工厂的建设,这部分也动用了中芯国际大量的资金,如今正是等待光刻机等设备入场完成芯片制造从而回收成本,并投入研发的关键时刻。
如果光刻机供应出现延迟,那么也就意味着中芯国际已经投入的投资将面临风险,同时被占用的资金也将加重中芯国际的负担。无法实现芯片制造也将导致中芯国际追赶台积电和三星等竞争对手的步伐被拖慢。
其次则是已经投入生产运行中的ASML光刻机也面临“失效”的风险。光刻机作为一种高科技设备,并不是出售完之后就结束了,其后的维护以及调整都需要ASML进行维护。在进行不同精度的芯片生产时,需要对光刻机进行重新校准;在光刻机设备出现问题时,也需要定期的维护以及维修,这些都需要ASML来完成。
最后则是为了防止反向工程,所有的ASML光刻机中都装有监控用的组件,一旦设备发生未经允许的变更,那么就会使得这台光刻机报废,这也是ASML为了防止芯片厂商拆解设备进行研究所做出的一个手段。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手段或许没有风险,但是随着三方芯片协议的达成,这些手段也成了一个隐形的定时炸弹。
之所以ASML敢于做出这样的表态,最大的原因还是国产光刻机等设备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上海微电子的28nm光刻机在延迟了两年之后依然没有确切的量产时间表,这也是ASML有恃无恐的原因。
但这一次的断供也使得国内芯片产业不得不思考,“造不如买”的思维方式是不是存在着重大的风险?以往为了提高芯片产量,因此急于通过购买ASML的光刻机来达成目标。如今一旦ASML存在断供风险,以往打造的芯片基地也都暴露在风险之中。
就像倪光南院士曾经说过的那样:核心技术买不来,换不来。只有真正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真正推动国产芯片向前发展。
祖国的光刻机大业,还得靠倪院士及司马大爷[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