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著名歌唱家雍西女士离世,享年78岁。
她不仅是一代艺术家的谢幕,更让女儿韩红陷入舆论漩涡。
低调治丧却招来“不孝”“作秀”的骂名,让本已伤心的韩红雪上加霜……
雍西的传奇人生
雍西的原名是雍西·扎西,生于江西昌都,那时候西藏还没解放。
所以她饱尝贫苦,却因一副天籁嗓音改变命运。
1951年,西藏解放,18岁的纺织女工因为嗓子好被选进文工团,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1964年北京汇演,这个没受过专业训练的藏族姑娘,用一首《北京的金山上》唱哭全场。
周总理的赞誉让她成为西藏文化的象征,从此雍西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在事业巅峰时期,她嫁给相声演员韩宝来,生下女儿韩红。
可幸福来的太短暂,1977年丈夫突然离世。
为给女儿韩红一个完整的家庭,雍西再嫁,这也成为母女俩心里的痛。
韩红有如此优秀的母亲,大多数人很少听到韩红提起妈妈。
母女的半生心结
韩红从小受母亲影响,她也非常喜欢音乐,她本该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一次意外打破了这宁静的生活。
在她六岁那年,父亲在去慰问的途中不幸离世,原本幸福的家庭也在此有了隔阂。
母亲改嫁后,韩红与继父的感情一直不是很好,两人总是不对付。
为了让日子继续过下去,母亲无奈之下只好把韩红送到火车站。
去北京投靠奶奶生活,因为曾经在家里跟继父的冷漠,所以她特别没有安全感。
她害怕被奶奶再次抛弃,刚到那里就特别懂事听话。
当奶奶得知了她的遭遇,特别心疼她,从此对她视如己出,把好吃的都给她。
不仅如此,为了供韩红上学,奶奶一边做裁缝,一边走街串巷推着小车买冰棍。
韩红渐渐长大成人想要回报奶奶时,不料奶奶却因病去世。
这对当时的韩红来说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也为后来的公益事业埋下了种子。
父亲早逝、母亲再婚,她被寄养奶奶家,孤独塑造了她倔强又敏感的性格。
在2003年演唱会上,雍西突然上台抚摸女儿的背,韩红瞬间泪崩。
观众只看到温馨画面,却不知这对母女用了20多年才走到这个拥抱。
后来,雍西住进韩红北京的家,但那些错失的时光,终究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韩红曾坦言:“母亲给我的温暖几乎为零。”
有网友说:“雍西把爱给了千万观众,却忘了分享给女儿。”
在韩红敏感的心里,她也在不断的给自己疗伤。
在韩红创作的《天亮中》中,一句句动人心弦的歌词。
她以此作品来宣泄心中的情感,艺术成为疗愈的媒介。
妈妈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深受妈妈和奶奶的影响,她后半生投身于慈善。
将缺失的亲情转化为大爱,投身到公益事业中去,助人亦是自救。
雍西晚年住进女儿家中,虽语言不多,但默默的支持成为无声的和解。
这份复杂的情感,恰恰是许多中国家庭的缩影,爱意藏深,疏离与牵挂并存。
治丧风波
前不久突然传来噩耗,韩红的母亲去世。
“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韩红在《天亮里》唱的这句歌词最终成为最痛的主角。
雍西遗嘱要求葬礼从简,韩红严格遵循:不公开地点,仅亲友出席。
然而这一举动却被部分网友抨击为“薄葬寡恩”,甚至有人指责韩红“借母炒作”。
还有很多人猜测韩红和母亲生前关系不好才这样,众说纷纭……
可悲的是,我们的观念已经在慢慢的扭曲。
非得要大办才能彰显出我们的孝心吗,简朴竟被视为“不孝”。
普通人的简葬就是节俭,名人就是抠门?我们应该拒绝对名人的双标审判。
真正的孝顺不是演给别人的戏码。
事实上,韩红多年贴身照料母亲,她的孝心早有印证。
而雍西作为老一辈艺术家,一生淡泊名利,简葬正是对她精神的尊重。
雍西走了,但《北京的金山上》永远回荡。
这场风波的本质,是一场对“如何爱”的误读。
真正的孝道,不是喧器的仪式,而是生前的陪伴与逝后的尊重。
真正的缅怀,不在灵堂的鲜花,而在将逝者的精神活成自己的光。
雍西已逝,但金山上歌声永不落幕!
参考信息源:
[1].官方媒体:看看新闻Knews 2025-04-14《北京的金山上》首唱者、韩红母亲雍西去世享年78岁!
[2].官方媒体:封面新闻 2025-04-14《韩红回应母亲逝世》
[3].官方媒体:南方都市报2025-04-14《追忆歌唱家雍西:韩红称曾责怪母亲“缺席“长大后方才理解》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对名人家人去世说三道四的人是为博流量,毫无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