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以简短两句的形式,却能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寥寥数语间,往往能道尽人间百态。
对联既是文人墨客的雅趣所在,也是人们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今天要讲述的,便是一个关于对联而促成美好姻缘的动人故事。

南宋江南水乡有一才女名叫沈玉娘,她的父亲是当地知名文人,母亲亦是知书达理之人,自幼便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长大后成为了饱读诗书、聪慧过人、小有名气的才女。
在那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女子的命运往往由不得自己做主,玉娘虽满心渴望能与志同道合之人结为连理,但及笄之年,还是听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早地嫁为人妻。
对方是城中富商之子,家境殷实,婚后玉娘与丈夫相敬如宾,日子虽平淡,却也安稳。谁料好景不长,婚后不足两年,丈夫在一次外出经商途中遭遇意外,坠马而亡。
年仅十九岁的沈玉娘一夜之间成了寡妇,面对生活的种种艰辛,日子过得凄苦不堪。
沈家父母心疼女儿,看着她日渐憔悴的样子,心疼不已。当时的社会还算开明,女子守寡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玉娘还年轻,便劝她趁早改嫁,寻找新的生活依靠。
玉娘内心十分挣扎。一方面她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改嫁一事心存顾虑;另一方面她又渴望能再次拥有温暖的生活。

经过半年挣扎后,玉娘终于想通了,人不应该活在过去,而是要向前看,只是这一次她不想再任人安排,想寻得一个真正懂她、爱她的人。
思来想去,玉娘决定利用自己擅长的对联,于是她在自家院墙上贴出一副上联:"梅开二度香如故",并附言:"谁能对出我满意的下联,愿结秦晋之好。"
这副上联蕴含深意,是对自己人生的写照。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不拔、高洁清雅,"二度"既指梅花在寒冬中多次绽放的自然现象,也暗示着人生中的第二次选择。"香如故"则表达了心志——象征着自己虽经历了人生的变故,却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守。
此联一出,不少文人墨客纷纷前来应对,但大多未能领会玉娘的深意,对仗虽工整,却缺乏情感共鸣。
数日后,一位名叫陆文轩的书生慕名而来。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饱读经史子集,才情出众,但因家道中落,如今只能靠卖文为生。

当他得知沈玉娘出上联的缘由后,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同时也对这位勇敢追求幸福的女子产生了深深的好奇。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陆文轩决定尝试一下,于是对出了"酒过三巡情愈浓"的下联。还附上了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自己对上联的理解和对玉娘的敬意。
酒” 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情感、交流紧密相连,这里的 “酒过三巡” 可以理解为在人生的经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愈发醇厚,如同美酒经过岁月的沉淀,愈发香醇。
梅开二度香如故,酒过三巡情愈浓。
上下联形成了完美的对仗,并且暗合其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可谓是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这一对联一出,立刻引起了沈家人的注意。
沈玉娘读罢下联,暗自思忖:此人不仅能对出工整的下联,更能领会自己的深意,实属难得。在这一瞬间,仿佛看到了重新开启幸福生活的希望,于是请人过府一叙。

初次见面,对方谈吐不凡、谦逊有礼、渊博学识深深打动了玉娘,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发现彼此志趣相投,情感日渐加深。
知己难求,知音更难得;梅开二度,终遇赏花人。
就这样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沈玉娘与陆文轩结为了夫妻。婚后,两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将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故事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面对"梅开二度香如故"的上联,会对出怎样的下联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妙对,让我们一起感受对联文化的无穷魅力!
思你三餐无味尝。
夜半三更进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