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的邻居,32岁,不抽烟也不肥胖,前几日晚上突发心梗,120送医院抢救才保住命。朋友及邻居家人都不能理解,平素健康的年轻人为何突发心脏病呢?难道心梗是随机发生的吗?其实不然,元凶就藏在化验单上,而多种新药可让风险降低90%以上。”
“如果你走进冠心病监护室,看到一个40岁的心梗患者,你需要知道他的脂蛋白a水平,这通常是年轻人或健康人心脏病发作背后的隐藏原因。”
在血脂检测项目中,有一个指标开始变得越来越常见,那就是脂蛋白a,它也被认为是心血管健康的“沉默杀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血液中脂蛋白a水平升高时,会沉积于血管壁,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
尤其对于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阳性、常规降脂治疗效果不佳以及那些LDL-C控制达标但仍发生心梗等心血管事件者而言,脂蛋白a更可能是“罪魁祸首”。
脂蛋白a比胆固醇更难控制,70%到90%由遗传决定。不仅健康饮食(低脂、高纤维)、规律运动和戒烟等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脂蛋白a有限,传统降脂药物(如他汀)对其也无效。

在新一代降脂药中,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等PCSK9抑制剂可降低脂蛋白a约20%-30%,国产新型PCSK9抑制剂瑞卡昔单抗对脂蛋白a的降幅稍优,可降低32%。尽管如此,全球仍有约20%人群存在脂蛋白a升高,但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专门靶向脂蛋白a的药物获批上市。
目前已有超过10款脂蛋白a靶向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这些靶向新药各有何特点?其中哪几种药物处于领跑阶段,预计未来1-3年内上市呢?
01—领跑药物目前脂蛋白a靶向新药研发技术路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和小干扰RNA(siRNA)药物。一般而言,ASO药物稳定性强,但半衰期短。siRNA药物更长效,且效力更强。
脂蛋白a颗粒含有与载脂蛋白a共价结合的载脂蛋白B。ASO药物直接靶向结合并切割肝脏中编码载脂蛋白a的LPA基因mRNA,抑制肝细胞中载脂蛋白a的产生,进而抑制脂蛋白a的合成。siRNA药物通过靶向降解LPA基因mRNA,直接抑制脂蛋白a的合成。
Pelacarsen(诺华/Ionis合作开发):ASO药物,2期试验显示,脂蛋白a超过150 nmol/L(60 mg/dL)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周皮下注射一次20毫克pelacarsen,半年时脂蛋白a降幅达80%(相对于安慰剂降低74%)。无重大副作用,最常见不良事件是肌痛或关节痛或注射后全身不适,27%报告有注射部位反应,13%出现尿路感染。

Olpasiran(安进):siRNA药物。2025年2月发表的2期数据显示,脂蛋白a高于150 nmol/L的患者,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225 mg的olpasiran,9个月时的脂蛋白a降幅高达101%(相对于安慰剂),近1年时降幅为86%。当选择每季度注射一次时,近1年时降幅仍超过100%。无重大副作用,最常见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的疼痛。

Lepodisiran(礼来):siRNA药物,2025年3月发表的中期试验显示,那些血清中脂蛋白a浓度高于175 nmol/L(70 mg/dL)的患者,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400毫克lepodisiran,6个月时脂蛋白a降低了94%,12个月时仍就比未注射时降低了89%。无重大副作用,仅有12%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Lepodisiran的3期试验正在进行以验证心血管获益。

Zerlasiran(Silence Therapeutics):siRNA药物。2024年12月发表的中期试验显示,脂蛋白a超过125 nmol/L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450毫克的zerlasiran(共注射2次,每次分2个部位分次给药),9个月时脂蛋白a降低86%,近1年时降低83%,15个月时降低77%,最大中位百分比降低97%。无无重大副作用,但轻中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率比安慰剂组高出超60%,头痛、肌痛、鼻咽炎与乏力更为多见。

在这几种药物,pelacarsen有望领先上市。Pelacarsen已在中国获得“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其3期临床试验数据预计2025年公布。

Muvalaplin(礼来):唯一进入临床试验的口服小分子脂蛋白a抑制剂,破坏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结合。2025年1月发表的2期试验显示,脂蛋白a水平超过175 nmol/L的患者,每天口服240毫克,持续12周时脂蛋白a降幅达到86%。无重大副作用,肝功能无影响。

恒瑞医药HRS-5346:口服小分子脂蛋白a抑制剂,与默沙东达成全球授权协议,目前处于II期临床阶段。
石药集团YS2302018:与阿斯利康合作的临床前小分子药物,计划开发为口服疗法。

脂蛋白a靶向新药包括:ASO药物、siRNA药物以及口服小分子药物。相比之下,siRNA对脂蛋白a的降幅最大,且一次治疗效果最为持久。而口服小分子药物则免除了皮下注射的痛苦。但最早获批上市的更可能是ASO药物pelacarsen。

对于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阳性、常规降脂治疗效果不佳以及哪些LDL-C控制达标仍发生心梗等心血管事件者,建议检测脂蛋白a。
如脂蛋白a轻中度升高(50-150mg/dL),优先使用PCSK9抑制剂+生活方式干预。若脂蛋白a超过180mg/dL且有心梗史,建议参加上述靶向新药的临床试验。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降低脂蛋白a是否会减少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脂蛋白a是否与LDL-C一样越低越好?目前临床上一直还存在着争议。
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血脂项目中有一项指标异常,而一半的患者服用药物后这项指标仍就处于高值,这就是甘油三酯。最新上市的药物即将改变这一现状,且只需每月治疗一次。更多内容,可点击下列文章:
降甘油三酯,新上市olezarsen只需每月1次,plozasiran更是1季度1次
参考文献
NEJM. 2025 Mar
JAMA. 2025 Jan
JAMA. 2024 Dec
NEJM. 2022 Nov
JACC. 2022 Mar
NEJM. 2020 Jan
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家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