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讨论一个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A股被港股甩出两条街,会不会迎头赶上呢?
也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同为难兄难弟,一起闯江潮,突然之间港股不带A股玩了,港股脱胎换骨,涨的风生水起,而A股却自甘堕落,一点也没有追赶港股的意思,A股的投资者很是着急,那么A股会不会追上港股呢?
接下来从三个话题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个话题:A股跟港股的差距有多大?
简单从个时间段来看看,港股三大指数与A股主要指数的对比。

首先,去年A股就跑输港股,去年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涨幅分别为:17.67%、18.7%、26.37%,而A股上证,深成指,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12.67%、9.34%、13.23%。
其次,今年春节后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涨幅分别为:20.79%、35.12%、22.28%;而A股上证,深成指,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3.75%、6.77%、6.86%。
最后,本周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涨幅分别为:5.62%、8.43%、5.9%;而A股上证,深成指,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1.56%、2.19%、1.61%。
从数据的对比一目了然,A股走势让人大跌眼镜。中期短期都走的不尽人意。港股每天也不过两三千亿港币的成交量,而A股从去年9月底以来,量能始终维持在万亿水平之上,动不动也有超两万亿的量能。如此大的成交量却涨不起来,看来真正做多的资金并不多,基本都是短线资金在反复赚差价。
第二个话题:什么原因导致A股落后于港股呢?
1、港A股体量不同, 港股只有2600家公司,A股有5400多家,港股市值不足40万亿人民币,A股则有90万亿, 市值大了自然不容易上涨。A股市值是港股的一倍多,但A股每天成交量则接近于港股的10倍,如此大的量能,竟然推不动,港股每天平均2000亿左右,竟然能涨上去。A股的量能很大部分来自于散户,量化等资金,都是玩短线的。
想想美股最新市值在76万美元,相当A股总市值的6倍多,而美股的日成交量在300亿到500亿美元,相当每天成交量是2000多亿到3000多亿人民币,偶尔估计也能到5000亿人民币。而美股的科技七朵金花的市值比港A股总和还要大,那么小的量能,竟然也能推升美股走了十几年牛市,真是不可思议。
如果A股每天量能缩到四五千亿,真的就没法玩了。对于A股而言,量能很大只是意味着市场有一定的活跃度,但并不能因为日成交量居全球股市之最,就能证明A股会涨上去。
量能越大,交易环节产生的费用越多,市场的钱消耗就越多,税收及各种佣金就越多,有人越高兴。

2、港股主要参与以机构资金居多,A股则以散户居多。
港股参与以机构居成多,机构资金自然会买入大的权重,而港股的权重股主要集中在科技龙头,本轮行情的重心则集中在科技股上,像腾讯,美团,阿里,小米,联想等等。而A股的科技股权重比较少,没什么话语权,所以带不动指数的。国内科技领头羊全在港股上市,A股自然沾不边。
3、A股机构资金占比并不高。筹码锁定并不好。不少机构资金也在玩短线。
从最新数据来看,A股中长线机构资金为17.8万亿,相比A股90万亿的总市值而言,不足20%。而在美股市场机构占比为50%-60%。显然A股中长线资金占比太少,机构资金入市是比较缓慢的。
像许多基金要面对不断赎回的压力,都在不停玩短线,能说这些资金是长线资金吗。
A股中本轮科技股主要是私募,游资,散户投资者。其中肯定有不少量化资金,不停的进行短线交易,涨上去就砸下来,量能大就是短线交易过于频繁,一分钱的差价也能玩一天,并不是真正想做多的资金,这样的市场怎么涨呢。
第三,A股会不会追赶港股呢,追敢港股的资本有哪些呢?
一:从我的理解,春季行情A股想追赶A股是不可能,因为本轮行情的主战场是科技股,A股的科技股也涨幅巨大。只不过港股科技股以权重为主。A股则以中小盘为主。本轮行情不是周期股的天下,所以A股不会追赶上港股的。
但把周期拉长的话,谁也不敢说A股不会超越港股。
2月23日,高盛在一份报告中指出,A股有望在未来三个月内迎来追赶反弹,缩小与H股的收益差距。
高盛在报告中指出,当A股与H股收益差距超过15%时,市场领导地位有95%的概率出现反转。在高盛考虑的六个关键宏观和市场因素中,A股的估值较低和潜在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被认为是A股追赶上涨的关键驱动因素。高盛预计随着投资者扩大对落后行业的配置,行业表现差距可能会缩小,建议关注零售、科技硬件和媒体娱乐等近期A股相对H股跌幅较大的行业,这些板块存在追赶反弹的机会。
显然高盛只是A股会追赶港股,缩小与其之间的差距,想超越港股有些难。

二:A股要追赶港股只能靠着DS概念的不断扩散了,国内AI最新又出来了Manus,一夜爆火,据说很厉害,现在只是小范围的公测阶段,许多人没机会体验。当然目前质疑的声音不少,这都很正常。未来会不会超越DS不得而知,但国内科技创新的浪潮风起云涌,相信DS只是起点,绝不是终点。AI+在不断的扩展,正在颠覆着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机遇, 国内6G,人工智能,量能科技,半导体,芯片等等,都在借助AI的力量迅速的发展壮大。
技术创新的速度是很快的,DS之后又出现Manus这批黑马,人形机器人亮相春晚舞台跳舞之后,又整出功夫机器人,越来越具有人的思维了。北京又要举行机器人半程式马拉松比赛。 你一觉醒来,很可能不知道科世界会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呢。真的感觉这个社会变化太快后,无形中给人类带来许多压力。但带给人类的更多还是科技进步的喜悦。 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虽然说短期内传统的周期被冷落,但这个也是暂时的,风水轮流转。当前在炒作科技的时候,权重只是轮动,整体变化不大,以上证50和沪深300涨幅为例,春节后分别上涨3.81%和3.33%,跟上证指数涨幅相当,比深成指略差一些。说明权重一直是稳定指数,没有大涨大跌,而科技题材涨幅较大。接下来,如果科技轮动调整时,并不会拖累指数,而权重一旦上涨,指数必然会出现大的上涨,一波行情到最后,权重基本会出现补涨,指数就会加速,从而就会追赶港股。
四、还需要靠机构资金不断进场才行。
自924央行宣布实施三年五千亿和三个三千亿信贷支持股市以来,到现在马上就半年时间了,央行对证券基金公司开展两批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越过1000亿,有超4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近800亿元。
而最新数据显示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自去年9月以来在A股买入约2900亿。有力的支持了A股企稳向好,当然这点金额远不够的。只是说接下来, 三个五千亿和三个三千亿还有很大的空间,监管层也不断强调扩大机构资金入市的比例和速度。当中长期机构资金不断扩大入市比例后,自然会锁定大量的筹码,A股想不涨也难。
当然,散户投资者对于扩大机构资金入市还是抱有怀疑的态度,毕竟这个提法实在没什么新意了,如果能真正落到实处的话,恐怕一年会有一两万亿的增量资金入市,A股上涨会非常轻松的。
许多时候,投资者的想法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都是很难实现的,行胜于言,一直都在画大饼。不论是中长期资金还是短线资金,进入资金市场的最终目的是赚钱。赚钱除了付出时间的成本之外,关键得要靠企业的成长壮大来回报投资人,如果企业没有成长性,不能持续稳定的回报投资人,所有的投资者只能靠着相互割肉来实现盈利,这只能是菏泽而渔,焚林而猎。

我们对于未来预期是美好的,但真正能不能实现,在于每个人对市场的理解了。在真正的操作上,我们只能立足现实,走一步看一步,不能过多的猜想,不能活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市场从来都是很残酷的。一定要客观理性的看待市场的变化。
对于春季行情,我一直是看好的,只是基于当前的市场环境而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抛弃急涨快涨,赚快钱的想法,任何时候,想赚钱只能是选对个股才行。
就短线行情而言,周五普涨过后, 明显感觉到市场情绪并不很高,周五盘中冲高了一下又回落,短线冲击3400点的时机还不成熟,只有回落震荡蓄势,重新等待新的契机了,毕竟短线反弹更多是一鼓作气再二衰三而竭。
下周五只新股申购,上周五并于IPO提速的传闻到本周五已演变为事实,即便你有再多的理由认为IPO的提速是正常的,不会影响A股的走势,但至少也需要市场来消化这种不利因素吧,下周一A股震荡回落的概率较大,对于仓位轻的短线投资者而言又是新的进场机会。